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中日双方以上海为主战场,爆发了两次规模较大的战役,结果却截然不同。在年中方准备较为充分,动员兵力达上百万人且主动发起的淞沪会战,居然以中方战败而告终。而于年发生的淞沪抗战,中方被动加入,准备不充分,参战兵力仅有数万人的淞沪抗战,居然是日方在遭到重大损失以后,退出战场。
如此迥异的战役结果,不仅出乎当时中方的意料,对于日方而言,也没有想到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按照自己当初的设想走下去。比如在年的淞沪抗战时期,日本军方嚣张的提出12个小时占领上海的口号,结果这场战役打了个把月,还损失惨重。
而中国方面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动员了近百万兵力,想要一举歼灭盘踞在上海地区的日本军队。虽然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望,但是最后却在敌人优势火力的打击之下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出上海地区。甚至连中国海军本就不多的战舰都为了这次战役,不少沉没于江阴要塞。这次战役的结果,让中日双方都出乎意料。
所以这两次战役的结果迥异,除了日军方面在作战方向上有所不同之外,当初双方对于这两场战役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彼此之间对于两场战役的准备程度,以及综合国力的差距,都是导致这两场战役结果完全不同的重要原因。
淞沪抗战时中日双方有意控制事端发展程度,冲突规模有限
日本人在年发动一二八事变的时候,多多少少有一点转移国内外尖锐矛盾的想法。当时的日本在刚刚占领的东北,扶持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不仅招致了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的反对,当时的中国政府也从来没有承认伪满洲国的合法性。
所以日本人决定把目光瞄准当时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准备在那里制造事端,吸引国内外的注意,因为当时的上海有很多英美国家的利益存在,只要在那里搞一个足够分量的大新闻,肯定能够转移国际上对于伪满洲国的注意。
日本的特务机关想出了,自己拿刀捅自己的办法。让女特务川岛芳子带着一些人攻击日本在华企业,在事情闹大以后把日本驻华领事的住宅给烧了,一通悲情闹剧,很是在上海刷了一波存在感。也成功吸引到了英美等国的注意力,日本特务机关花钱,把日本外交人员的房子给烧了,这种骚操作确实震惊了当时的世人,不过从吸引注意力的角度来看,日本人成功了。
当时的日本驻华领事村井仓松当然气得很,不管于公于私,烧的都是他的房子,所以他找当时的上海市长抗议,并提出了很多无理要求。与此同时日本开始从国内调兵,准备用于中国一旦不答应就开始下黑手。
虽然中国政府方面以蒋介石为首的态度是息事宁人,因为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在忙于其他事务,不仅没钱,也没有精力应对于日本在上海的军事挑衅。但好在当时驻守在上海的是属于粤军的第19路军,他们的指挥官蒋光鼐和蔡延锴两人,对于日本的狼子野心心知肚明,所以他们仍然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积极的准备。
日本人在此时已经等不了那么久了,于是于年1月28号,主动向中国守军发起进攻。由于板垣征四郎参与制订在上海发动战争的计划明确规定:“满洲事变按预计发展,……请利用当前中日间紧张局面进行拟策划之事变,使列强目光转向上海。所以可以确定,此时日本虽然有全面侵华的想法,但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
所以日军对于上海方面的军事调度,也相当有限。当时日本分数次,大量的海军陆战队运抵上海,但每次运输的数量都极为有限,前两次每批到达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甚至只有余人。
而反观中国方面,驻扎在上海地区的第十九路军,3万余人之外,蒋介石还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在年2月14号支援上海,使得中国军队总兵力方面一直领先于日军。在中日双方终于图穷匕见的时候,两国又互相调兵。
但中国方面占据的地利优势,所以在前期并未做好全面侵华准备的日军,根本就没有办法和中国军队在同等条件下占据太大优势,如果不是日军舰队对日本陆军支援力度较大,恐怕日军在淞沪抗战的损失会更加严重。
而反观年的淞沪会战,日军已经发动七七事变,并在华北地区兴风作浪。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全面侵华的诸多准备,所以他们不介意在上海地区,集中兵力打一场大仗。中国军队想集中大量兵力,吃掉上海的留守兵力,日军也可以在此和中国军队打对自己占优势的阵地战,大量消耗中国军队的机动力量。
淞沪抗战时中方主力为十九路军,军令畅通并且蒋介石全力支援
在淞沪抗战期间,当时驻扎在上海的主力是第十九路军,军长蔡延锴,总指挥蒋光鼐。这两位是我国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抗日名将,所以在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希望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之下,他们两个人却丝毫没有放松对于日军的防备。
作为粤军部队,第十九路军上下政令比较统一,主将命令可以直达基层,不存在国军大部队内部的诸多明争暗斗。而且在淞沪抗战期间,前来增援上海十九路军的新编第五军军长张治中将军,也是一位爱国将领。
蒋介石于年1月29日的日记中写下:“倭寇必欲再侵略我东南乎?我亦唯有与之决一死战而已!”可见老蒋也决定给日本人一个教训,不然他也不会将手下嫡系部队组支援上海的。除此之外,蒋介石拨款五万元给十九路军,并电令陆军第1师(师长胡宗南)、第7师(师长王均)等诸多部队做好支援上海的准备。到2月19日截止,第十九路军接收了友军部队支援的现役士兵接近一万人,以及工兵教导队的架桥爆破两个队及中央军校野炮一个连。
同时蒋介石为避免中央军88师在作战时出现不服从粤军系统的十九路军的指挥的情况,蒋介石特地致电88师师长俞济时,嘱咐其“贵部作战须绝对服从蒋总指挥(指蒋光鼐)命令,并与友军共同进退为要”。可以说,蒋介石为了这次战役,也是下了血本!
再看一下年中方虽然提前准备大量物资,并秘密调集了几十万军队,最开始是张治中将军指挥第九集团军,准备将上海的日本人全部赶下大海喂鱼。当时上海的日本军人不过人,看到事态紧急从日本商团中动员退役军人,合计也不过0人,理论上第九集团军是能够完成任务的。可惜鏖战不下,最后让日本人等来了大量援兵。
这时候,蒋介石才开始调集大量人马前往上海增援。这些兵力包括8个集团军又48个师、15个独立旅、9个暂编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财政部税警总团、宪兵1个团、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3队海军舰队。作为中国军队第一次陆海空协同作战,没有统一的指挥系统,也没有明确的作战中心。
步兵让坦克冲锋又不掩护,在坦克被日军全部击毁以后,步兵失去坦克掩护攻坚伤亡惨重,陷入了死循环。而火力又完全比不上日本,日本派遣了多艘战列舰和航母,几乎掌握了上海的制空权。白白牺牲了很多士兵的生命,这是综合国力差距的体现,也是战术思想落后的代价!
淞沪抗战时日军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
反观日本这边,在兵力占据劣势的情况下,由于前期过于轻视中国驻军的战斗力,加上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被日军给予厚望的装甲车,在巷战当中被19路军士兵以敢死队用手榴弹大量炸毁。所以在短兵交接当中,日军士兵并不能占据优势。由于多次进攻进展不大而且损失巨大,日军多次更换主将也无济于事。
后来不得不求助,于日本舰队对中国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同时调派国内的第9师团赶往上海,来支援在上海作战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在重型火力的极度劣势之下,中国军队的损失急剧上升,但仍然在作战过程当中,通过有力的战术生俘日军空闲升少佐及士兵数百人。
仗打到这个份上,日军的损失,已经远远超出了制造事端转移国内外注意力所能够承受的程度。当时中方部队伤亡人数在14,人左右,而日本军队的损失也达到了1万人以上。此时的日本还没有做好全面侵华的准备,这样的损失着实太过沉重。日本如果再打下去,除了伤亡会继续增加之外,也还要面对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上海的中国增援部队,打赢的可能性已经很低。
加上当时英美等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开始积极调停中日之间的战争。对于日本而言,就算是瞌睡碰到了枕头一样,所以他们也很麻溜地答应了停战协定。
而反观在年的淞沪会战期间,日本人集结了20万人的兵力,更别提海面上还停留着众多的日本舰队。此时他们心存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想法,虽然在淞沪会战期间遭到了挫折,根本无法实现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但并不妨碍他们在结束淞沪会战以后,继续向西进军。而日军的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也直接导致南京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失陷。
可惜年的上海抗战经验和教训,没有让当时的大部分中国军队和高层认识到日本对全面侵华的野望。结果在年上海的一隅之地,让中国士兵伤亡高达30万,大量技术装备被俘或战损,本就弱小的几支舰队也几乎损失殆尽。
所以,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是当今国际交往的铁律,也是我辈奋发图强的最原始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