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编看到这则新闻——辽宁省辽阳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信所有人都十分羡慕。年,如皋被列为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今年以来如皋市委市政府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城创建为抓手,建设美丽宜居的如皋。
在这三张新的名片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一块金字招牌,是对古城千年历史的最大肯定与尊重,也事关如皋转型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高,更事关我市城市形象的提升。
历史文化名城在江苏
全国拥有“国家级”最多的省份
截至年,江苏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座:
南京市、苏州市、扬州市、镇江市、常熟市、徐州市、淮安市、无锡市、南通市、宜兴市、泰州市、常州市、高邮市
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5座:
兴化市、江阴市、高淳区、如皋市、连云港市
根据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规定,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条件可以概括为四条: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历史上曾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及军事要地,或者在近现代发生重要历史事件,或者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集中反映地区建筑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其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要求,一般不低于两条,每条占地面积不低于一公顷,且街区两侧的原始建筑面积超过街区建筑总面积的60%
值得注意的是,泰州市、常州市、高邮市已先后于、、年从“江苏历史文化名城“新晋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如皋古城
三千年文明史的“双环古城”
如皋“东联沧海,势压岛夷;南控大江,气吞吴会”,有“到水边高地”之意。如皋古城内外城河外圆内方,形如古钱,滨江近海,交通便捷,盐渔农牧手工业发达,自古以来就是货物集散、商贾云集的生财之地,享有“金如皋”之美誉。
如皋经济起自渔盐。蟠溪煮海为盐发端于春秋贾大夫,兴于汉代。西汉吴王濞重凿邗沟至如皋蟠溪,一时“国用富饶,国势大振”,为中国盐场之最。
唐代,设如皋场,宋代海陵监移至如皋,辖沿海八大盐场。明清时,运盐河和盐业使得如皋交通便利、工商云集、集镇繁荣、人丁兴旺。农业迅速发展,东晋时,兴军垦,重农垦,大力垦植造田。清代工商业渐臻繁荣,徽商、晋商、浙商及苏南商贾云集如皋,一派繁荣景象。
清末民国初年,沙元炳与张謇联袂兴办教育及多种实业,开民族工业先河,如皋经济在全省占重要位置,为民国一等大县。
民国时期,如皋古城城墙周7里,城门4座及东、北二水关,全城有11街83巷。城区人口逾十八万,超越扬州和徐州成为苏北第一大城市,仅次于上海、南京、苏州、无锡、镇江位列江苏省第六。
作为一座拥有三千年文明史的古城,如皋在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数不清的足迹,亦有过数不尽的荣耀。那么,我们所爱的这座城市都有过哪些历史遗迹呢?距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份肯定的答案还有多远呢?
水绘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绘园始建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与“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的栖隐之处。水绘园风景区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由水绘园、水明楼古建筑群、中国如皋长寿博物馆(匿峰庐)、中国如派盆景园(古澹园)、逸园及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等组成。
如皋师范学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皋师范学堂,位于如皋古城东南隅,由清代进士、翰林院编修(后为江苏省议长)沙元炳,在其老师张之洞支持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创办,是我国最早的一所公立师范学堂。
定慧禅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慧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一年(年),地处如皋古城东南隅,山门正对玉带河,东临放生池,西南傍玉莲池,寺院平面布置呈“回”字形,楼堂环绕四周,宝殿坐落中央,形成“水环寺,楼抱殿”独特格局。
东大街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
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如皋古城东北角,内城河蜿蜒其中,是如皋古城仅存的老街区。东大街始建于南宋,经历代营构,现在东大街具有清末民初的风貌特征。在水运发达时期,东大街是城内主要的商业街。
集贤里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集贤里位于古城东南隅,现名冒家巷。集贤里得名于北宋,王氏居此,王惟熙、王观、王觌、王俊乂连中进士、状元,乡人引以为荣,名其里集贤里。此后如皋历史上名贤大多出于此,有“金龟压钮,代产伟人”之称。现存名人故居明代建筑群4户45间。
孔庙大成殿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皋学宫,始建于南唐保大十年(年),后数次迁建,明嘉靖十九年迁至现址。中为大成殿,殿东西为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东庑北为宰牲所,又北为东掖门,西庑北为神厨,又北为西掖门;后为明伦堂,东为居仁斋,西为由义斋;后为尊经阁,阁后为崇圣殿,阁西为遗爱祠,祠后为土地祠;戟门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北为教谕署,又北为训导署;棂星门东为儒学门,又东为奎光楼,北为敬一亭,又北为忠孝祠;门东西为兴贤、毓秀二坊;外为泮池,东为文定桥,西为武定桥,南北石栏,南为屏墙,墙三门,墙外为射圃,一为木碑,一为石碑,凡二十五址。纵七十九丈,横二十三丈,四周宫墙凡一百九十四丈六尺。现仅存大成殿。
安乐家
如皋市文物保护单位
安乐家,位于江苏如皋城东南隅集贤里内城河对岸(原河南招待所),为民国初年美籍传教士海深德私人居宅,朝北原有门堂,饰有冯玉祥手书“安乐家”石额,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年5月8日,被市政府公布为如皋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不久,随市委招待所产权转让后被拆除,现为停车场。
石合泰
如皋市文物保护单位
石合泰民居系民国初年建筑的商家宅院,总面积2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住宅坐落在南向小花园内,有客厅和四合院各一所,园东有明代古井一眼。两区之间有走马廊檐沟连,沿北侧有仓库、作坊等附属建筑,使整个宅院呈比较规整的矩形。该民居保存完好,具有木质础、斜铺砖等明代建筑特色。
海月寺
如皋市文物保护单位
海月寺,又名“大寺”,位于古城如皋西北,望月桥畔,曾是如皋古城最大的寺庙。现仅存钟鼓楼、天王殿和两棵古银杏。两楼相距12米,为歇山式二层建筑,钟鼓楼独具特色,为如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皋县衙
“中华第一大县”的政治中心
东晋时期,县衙位于古运盐河北岸(今如城广福路),在县衙的东西河上建有“东惠政桥”“西惠政桥”。明成化十七年(年),知县胡昂将县衙由古运盐河北岸移至南岸。明嘉靖十年(公元年)知县吴宗元将谯门改建为三间谯楼,在县衙前面。谯楼上设钟鼓,晨昏敲钟击鼓报时辰,并作记勒石。民国初,县衙改为如皋县政府,并拆谯楼改为中山钟楼。年旧城改造包括钟楼整体拆除。
城隍庙
“永镇东皋”
如皋城隍庙创建于明洪武二年,位于县衙之东的东大街上,街北面南,临街而建。城隍神为邑人纪信以“永镇东皋”。民国期间,城隍庙内改建为楼房,国民政府将其更名为“中山堂”,解放后为中共如城镇委、镇人民政府机关驻地,年随着旧城改造和如皋市初级中学拓建,陆续全被拆除。
雉水书院
自古重教之风醇厚
如皋自古文化教育事业发达,据《如皋县志》载:“宋代,县西北水泽有王俊乂书院,窑子头有丁天锡书院。元代,县城有陈应雷书院,县北柴市湾有许芳书院。”清代开始创设的崇正书院、雉水书院、安定书院均在全国书院史上占据一定位置。”;“年(清雍正二年),知县曹枢等于县学宫东南隅建崇正书院。后知县赵廷健兴建雉水书院,原崇正书院并入雉水书院。年(清道光元年),知县托克托布率绅士胡萱生等人重修雉水书院,建正屋三楹、魁星阁、洗砚池等处,因考斯邑为宋胡文昭公故里,更名为安定书院。”
如皋古城现状
文物保护与恢复刻不容缓
由于历史的原因,如皋古城外圆内方的基本格局虽然得以保留,但是城内的古老建筑几乎被毁坏殆尽,特别是年开始的旧城改造给古城带来难以挽回的伤痛。现保留下来的仅有东大街片区、水绘园以及集贤里的一部分,仅占原古城面积的1/5。
地下古如皋城
深挖如皋历史文化资源
虽然古城的毁坏给在这座古城里长大的人们留下永远的遗憾,但我们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可以发掘呢?根据《如皋县志》“北周至隋开皇初年,如皋、蒲涛、临江三县均被海水湮没或侵蚀,三县均废”的记载,考证确认今如城地下约3米处,存在古如皋城遗迹。年,在冒家巷北端西侧邮电大楼建筑工地地下约3米处,发现有青石板铺成的与原如皋城石板街道十分相似的道路及一些残砖破瓦。挖出部分的石板街道东西长约10米,发现的瓦片大于常见之瓦,长宽均约33厘米。未引起有关方面重视,未取出石板,亦未进一步向两端开挖。
网友们的呼吁
合理规划
最大程度保护性恢复古城
随着我市的城市发展,老城区已经越来越不堪重负,网友们强烈呼吁利用城南新城建设的契机,将处于古城中央的如皋初级中学、如师附小、如皋师范以及部分老旧小区全部拆除迁出,整合土地尽最大的可能恢复古城——将古城东部分老街区相连;将海月寺等濒临消失的古建筑异地重建恢复古时雄姿;将中山路东部古城区段现有街道改为隧道,地上恢复古城街区;将已消失的县衙、学宫、安乐家、雉水书院、城隍庙等古建筑进行历史还原,并兴建如皋古城博物馆;结合古蟠溪遗址提升为世界级古运河的契机,恢复古城运盐河(内城河北段),并进一步发掘如皋作为千年运河名城的文化资源,重现“士之渡江而北,渡河而南者,无不以如皋为归”的盛世。(来源如皋城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