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以创新理念构建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西部
TUhjnbcbe - 2024/8/29 16:27:00

蔡晓英江阴市文化馆

公共文化服务所具有的公民素质教育的功能,为群众文化的服务创新明确了方向;县级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中的特殊地位,为群众文化的服务创新确定了坐标;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架构的建立,为群众文化的服务创新提供了平台。创新型思维,使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具有了永不枯竭的推动力。

文化馆是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国家公共文化设施的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是各级文化馆最核心的工作内容。随着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意识的增强,中央又适时地提出了公共文化设施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的要求。这就把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到了一个构建和谐社会、保障文化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梦而提供文化支撑的高度,使之成为了我国一项能够切实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文化惠民工程。

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民众教育属性,为创新服务明确了方向

创新是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有力推动,而要使我们的创新具有科学而准确的针对性,首先必须认清公共文化服务的属性是什么?关于这一点,我历来的认识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属性是教育。惟其如此,才使公共文化服务中极为重要的社会价值得以确立。公共文化服务之所以具有这种教育属性,是因为它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而存在的,而文化的功用就是“以文化人”。这种着眼于人的素质所实施的社会性教育,与正规的学校教育虽有区别,但却是互为补充的,并因此而共同形成了一种宏观的,贯穿于社会成员终身的教育链接,其社会价值不可低估。

县级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中的特殊地位,为创新服务确定了坐标

既然公共文化服务具有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属性,并以包容于文化力的方式参与到综合国力的组构之中。那么文化馆所进行的公共文化服务,就是国家确定的公民素质教育方略的落实,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并因此而提升我国在国际间竞争力的一个方面。这是一种战略性的认知,对于我们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向性意义。这一指向性特别显示出,无论是公民的素质教育,还是综合国力的提升,都事关全局。因此在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问题。而这种均等化的科学实施,需要的也正是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理念。所谓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指凡是我国范围内的全体居民,都应当享有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其本质是人的权利平等。这与我们江阴市所提出的“以民生为本,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以民富为纲,力求家家都有好收入;以民享为先,力求处处都有好环境;以民安为基,力求天天都有好心情;以民强为重,力求人人都有好身体”的“幸福江阴”建设,思路是完全一致的。这就不难看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必须贯彻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城乡统筹,整合力量、典型引路、以城带乡、分级推进、惠及全民,实现公共文化设施有效全覆盖的思路。尤其要强调的是,县级(包括县级市,以下同)文化馆连接城乡,接近基层,是承上启下、沟通条块的枢纽,在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县级文化馆既要准确领会和承接上级部门的指导性引领,又要很好布局广大村镇的大众化项目,尤其要准确认识和实现广大农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这就对我们的创新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即把提高基本文化服务的覆盖率、利用率、公众参与率作为创新的重要内容,将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的满意率作为创新的目标。从创新的理念出发,我认为要想很好地发挥江阴文化馆作为县级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中的特殊作用的话,需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在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的基础上,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网络建设。以市文化馆为辐射中心,全市15个镇(街道)文化站为节点,以覆盖全市的个村文化基点为目标,构筑起健全、高效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城乡全体群众就近、就便、有选择地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生活提供便利条件。二是要提高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机构的创新服务能力。市文化馆除了在自身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供给能力上继续加强创新改革外,还必须在完善并有效运转镇、村文化站点设施,提升文化站点人员的业务水准,提高镇村文化活动及文艺作品质量等方面做出自己创新型的努力。在这基础上,着力打造以创新理念为导引的文化品牌村镇,使全市形成各地不同的品牌效应,有效体现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丰富性。三是要以特殊的形式和内容,加强对诸如城市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文化馆创作适合他们的文艺作品,提供适合他们的娱乐项目,组织适合他们的文化活动,使得他们也能享受到与广大群众均等的文化服务。四是以符合时代的网络互联形式,建立起市、镇、村上下互动、供需对接、互通有无的联动机制,使全市形成有机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整体。

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架构的建立,为创新服务提供了平台

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它强调的是政府的社会责任、义务和历史使命。认识到这一以民为本的实质,我们才能深切体会到具体工作中的这样几个要点:最广泛的群众是我们服务的主体,我们必须要照顾到全体群众的文化需求,并努力使之均等化;群众的文化需求又是分层次、多元化的,因此我们的服务又必须具有灵活而多样的针对性;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应该贴近民众、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逐步构建起一个科学的、亲民的、高效的服务架构。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以创新型的思维来投入实践。既然以民为本是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思想,那么我们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就必须在如何使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最大实现,如何使人民群众能最大程度地,最为便捷地参与到公共文化运转当中去下功夫。在这方面,首先,要使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从“以政府为主体”向“以政府为主导”转变。据我了解,不少地方在政府的主导下,都产生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好经验。比如在创新活动方面,诸如“送戏进万家”“小品进社区”“欢乐夏令营”等等创新型实践,都不同程度地使公共文化服务走到了群众中。在艺术生产方面,“你写我演”“艺术义工”“论稿改稿”等,更是使艺术创作爱好者直接参与到业余文艺创作中来,有效地优化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在服务方式上,除了“请进来”和“走下去”的传统方式外,出现了很多既贴近群众,又与时代并进的更具创新型的方式,比如现在很多群艺馆、文化馆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利用网络进行数字化远程服务,或开展视频辅导、讲座等便民服务,以及免费文化派送等服务方式,拉近了文化服务与群众的距离。更有山东省青岛市群众艺术馆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打造的“文化超市”惠民工程。这一工程以“文化超市”网站为基础,实行购买者以订单式申购,再由区、街道两级财政共同出资购买进行公共文化产品的配送,实现了从“我们做什么,群众就看什么”向“群众想看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的转变。而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率先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创意文化连成一体,形成创意品牌一体化的孵化平台,从而培育出北京“9剧场”“9当代舞团”等品牌,更是为文化馆延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性质,实现民众文化艺术涵养的提升,提供了示范性的模式。一系列创新型的实例充分说明了,在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这个平台上,文化馆的服务创新是大有可为的。总之,我们需要解决的,首先是对诸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属性、它的均等化等一些最基本概念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它与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之间的密切关联。然后才是通过创新型的实践,逐步建立起公共文化服务的自主地位,让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常态,从而真正促进我们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税根,李倩.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发展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4(02):43-53.

[2]齐吉,詹绍文.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应用[J].汉字文化,(03):-.

作者/来源:文化产业融媒体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创新理念构建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