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有家长建议,将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从
TUhjnbcbe - 2024/8/30 23:28:00
第一家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a_6122185.html
家长: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应移出课本,理由:三观不正!家长建议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移出课本,因为其中的7个字?有家长建议,将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删除,网友:瞎胡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创作曾迎来两个高峰,一个是唐诗,另一个是宋词。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宋词的创作风格,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豪放派,一类为婉约派。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主要有柳永、李清照等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主要苏轼、辛弃疾等人。辛弃疾是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于年5月,当时的北宋已亡于金人之手,所以,辛弃疾一出生就成了“金人”。不甘沦做亡国奴的辛弃疾,虽然身在金国,却心系恢复中原之伟业。绍兴三十一年(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金人的这次南下之举,最终为其内乱所中止——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军北撤。绍兴三十二年(年),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表达归宋的诉求。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宋高宗对辛弃疾也颇为赏识,遂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辛弃疾南归,算是有个良好的开端,但是,令他没能想到的是,结局却并不美好。辛弃疾入仕南宋后,历任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正是因为辛弃疾经历了有志难申、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曾经豪情万丈的词人,在晚年的创作中,也掺杂了隐隐的无奈之词。比如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标题中的陈同甫,是南宋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陈亮。陈亮,原名汝能,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为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史称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宋孝宗时,被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淳熙五年(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其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直到绍熙四年(年),陈亮五十一岁时,他参加礼部的进士考试,中了状元。他在给宋光宗的谢恩诗中说:“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状元及第,陈亮被授职签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陈亮与辛弃疾有着同样的报国之志,也同样郁郁不得志,两人惺惺相惜,同病相怜,成为人生中的好友与知己。辛弃疾的这首词,应当就是此时写给好友陈亮的壮行词。这首词的大意是:醉酒之后辗转难眠,于是挑亮油灯,取出收藏多日的宝剑仔细观看;不知不觉中浑然入梦,梦中仿佛还听到了军营里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想当年),曾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奏起雄壮的军乐,以鼓舞即将走向战场的将士们的士气。那是在秋天的战场上的一次难忘的阅兵。将士们的战马像,都像宝马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将士们手持弓箭,射出的箭簇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直插敌阵。一心想完成替君王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好获取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现在的我)已成了白发人!因为有着相同的经历,所以,这才触动了诗人内心深藏的痛,于是,才有了“可怜白发生”的慨叹。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所以,常常被选进语文教材。但是,但近几年,因为《出师表》是否该从课本中删除这一问题,辛弃疾的经典作品《破阵子》也备受争议。此事要从陕西一位名叫胡觉照的教授说起,该教授指出诸葛亮的《出师表》表达的是愚忠的观念,所以该从课本删除。辛弃疾的这首《破阵子》,也被指出有同样的问题,所以不少家长觉得这首词也该从课本中删除。不少人家长认为,这首词和《出师表》一样,是愚忠,原因就在于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7个字。在他们看来,大丈夫想建功立业是正常的,但怎能把为君王办事作为男儿志向呢?当时的南宋朝廷已十分腐朽,不敢与金人一战,对辛弃疾这样有能力的将领都不任用,这样的昏君为何还要效忠于他?这样的立意,纯属三观不正,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不好。一些网友认为,这样的建议纯属瞎胡闹,现在就有部分家长,就爱咸吃萝卜淡操心,什么事都想插上一嘴,大有“唯恐天下不乱”之嫌。一首如此精妙的宋词,若真就因为“了却君王天下事”就被删,实在太可惜了。其实,在品鉴古诗文时,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分析、辨别,否则就会犯想当然的错误。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君既是国,国既是君,二者是很难分割的整体,如果一味地以现代眼光,来看待历史问题,那么,许多传统的经典文化,都难逃被“质疑”、被“删除”的命运。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图片来自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家长建议,将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