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信托受益权转移术
TUhjnbcbe - 2020/6/11 12:03:00

信托受益权转移术


本报 钱秋君 北京报道


以信托受益权和票据为标的资产的买入返售业务,曾一路狂飙。在遭遇到监管趋严以及“钱荒”潮带来的流动性双重考验之后,银行买入返售业务开始缩水,其中“买入返售类金融资产”中的信托及其他受益权规模得到抑制。


奇怪的是,另一数据接棒疾行。《华夏时报》梳理各家银行半年报发现,一般“信托及其他受益权”计入在“买入返售类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应收款项类投资”三个科目项下。而“应收款项类投资”规模却大幅攀升,其中“资金信托计划及其他”成为支持攀升的主要支柱。


“其实就是信托受益权的转移。”一位熟悉该业务操作的商业银行人士告诉。在颇受关注的同业资产配置上,银行对于“信托受益权”配置路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上述人士分析说,银行主要是采用“银行自营资金投资信托受益权”模式中的应收款项投资方式,将同业资产转入应收账款类投资项目下。


数据假象


据《华夏时报》统计,兴业、浦发、光大银行同业资产分别为11268亿元、4710亿元、3923.14亿元,分别较年初下滑4%、28%、5.2%,交行、民生基本与年初持平。


其中“买入返售类金融资产”增速较2012年末均有下降。兴业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在“买入返售类金融资产”中,截止到今年6月30日,信托及其他受益权规模为4231.06亿元,与去年底相比,仅增加了283.91亿元;浦发银行的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规模为23.68亿元,较去年底的50.69亿元出现大幅下降。


可是,信托受益权另外一个藏身之所——“应收款项类投资”的规模,却大幅上升。


以兴业银行为例,截至今年6月末,其应收款项类投资余额高达2525.22亿元,较年初1113.6亿的规模翻番,比去年底增加了176%。其中主要增长的是资金信托计划及其他购买的信托受益权、资产管理计划等非标化产品。


该行半年报显示,“应收款项类投资”主要包括:资金信托计划及其他、理财产品、(公司、金融机构、*府)债券。其中资金信托计划及其他占该项下全部资产的88%。


与兴业银行相比,招商银行投资信托受益权的规模则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暴涨。招商银行刚刚公布的2013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在应收款项类投资项下,信托受益权及其他6月底的规模为458.98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为0。


浦发银行亦是如此。根据该行半年显示,该行投资信托受益权的规模则由去年底的1000多亿元暴增到3000多亿元。其“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类的投资”项下,截止到今年6月底规模为5112.71亿元,与去年底相比增长220.08%。


其中资金信托计划及资产管理计划6月底余额为3512.2亿元,与去年末相比增加了187%,其他(浦发银行指出,此项下主要是信托计划和资管计划)6月底规模为645亿元,增加199%。


然而不止股份制银行,以交通银行为例,6月末,其同业资产和年初持平,但应收款项类投资增长超过50%,其中“信托投资计划及其他”占该项目一半左右,增长278%。


此时问题是,在6月份“钱荒”之后,面对监管对于银行同业业务“去杠杆”化的要求,“买入返售类金融资产”受到压缩后,“应收账款类投资”缘何前仆后继,崭露头角?


《华夏时报》采访了解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监管层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同业合作业务作为一个重要利润增长点,越发被银行重视;另一方面,在监管趋严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通过加快同业合作业务创新、扩大同业业务规模,来达到“规避监管、变相贷款”的目的。


信托受益权易容


根据中金公司的统计显示,上半年上市中小银行信托受益权余额增长8400亿,占新增生息资产的35%。在会计科目上,同业资产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项下仅增2500 亿元,而应收款项类投资项下则增加5900 亿元。


本报梳理各家银行半年报发现,“应收款项投资”主要包括投资的理财产品、信托受益权、资产管理计划等,其中“信托受益权”项下资产占比高达80%以上。


事实上,“信托受益权”投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买入返售模式,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在“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项下。此种模式需要交易对手出具“回购函”,叫做“明保”。


另一个是应收款项类投资,这其中没有金融同业来承诺回购。本报获悉,对于二季度飙升的“应收账款类投资”,其中“信托受益权”占绝大部分。


“说白了就是会计手段。”招商证券研究员肖立强分析说,宗旨都是,银行动用了银行间拆借短期资金,然后配置到期限相对长的“信托受益权”等。信托公司只是通道,最终将银行资金直接对接到有融资需求的企业。


具体流程是:有融资需求企业A向银行A提出融资申请。“而银行先帮企业A介绍一家信托公司,与之合作设立一个信托计划。”此时,该信托受益权属于银行A。


之后,信托公司搭桥牵入过桥企业B,使银行A的信托受益权转让给过桥企业B,然后过桥企业B再将信托受益权转让给过桥银行B的理财产品。最后银行C以“自营资金”受让过桥银行B手中的信托受益权。


上述熟悉业务人士告诉,实际上就是银行C自营资金间接满足了企业A的融资需求。这其中,银行C的自营资金包括短期同业拆解资金、自有资金,有的还是理财资金。


“实际上,过桥企业B的出现是为了规避监管。”肖立强解释,“而过桥银行B的出现是为了将信托受益权转化为同业资产,使对手银行C受让的信托受益权之后也以同业资产入账,大幅降低信托受益权的风险资产权重,而资本较少消耗。”肖立强认为。


就是通过这种腾挪,使各家上市银行二季度净息差逆势回升。据国泰君安测算,以股份制银行为例,其二季度净息差环比上升了5bp。具体来说,在股份制银行里,兴业银行和华夏银行上升了16bp,浦发银行15bp、平安银行则是12bp。


瑞银证券认为,净利息的表现好于预期主要由于资产及负债结构调整,一方面是压缩利差较低的同业业务;一方面是类信贷信托受益权迅速增长带来净息差超预期。


“去杠杆”还在路上


“从本质看,银行C以自营资金给待融资企业融出一笔资金,但并未记为‘贷款’而是以同业资产入账。”肖立强告诉。


“这种操作方式在今年一季度之前是主要计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下。”上述熟悉业务人士告诉。在“钱荒”背景下,同业业务中“买入返售”成为关注焦点之后,为规避风险,二季度银行将这种操作在会计处理上计入“应收款项类投资”科目之下。


如此出现上文中的“数据假象”:表面上银行主动压缩同业业务,在同业资产表面下降的背后是部分同业资产再次被绕道隐匿。


矛盾的是,“监管不断加强,银行的业务也就不断为了规避监管而演进,同业业务就是这样演进的结果。”某股份制银行资金部负责人直言。至此,就采访来看,银行同业业务的“去杠杆”化还在路上。


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在大连达沃斯论坛上坦言,目前,银行正在去杠杆化,也要有一个过程。


而针对这一“去杠杆”过程,瑞银证券的一份报告认为,监管层并不会快速推进“去杠杆”过程,也不会大幅收紧信贷或影子银行活动。


此前银监会曾透露,下一步将研究制定综合性、系统性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管理办法,细化“8号文”关于理财业务规模控制、期限错配、风险防控方面的监管措施。了解到,截至9月中旬,银监会要求各商业银行将自查报告报至对口监管部门或银监局,随后各地银监局对这些自查报告进行收集,汇总数据后,上报对口监管部门。


但事实上,这做起来并不容易。“对银行来说,工作量大不说,系统不支持也是问题。”上述熟悉业务人士告诉,因此,清理“非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投资透明度。此次检查中,要求银行提供理财投资合作机构的详细情况,除了以前熟悉的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等,还提到了私募基金、金融资产交易所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信托受益权转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