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2015年高考江苏卷高分作文77862
TUhjnbcbe - 2020/6/29 11:17:00

2015年高考江苏卷高分作文


【真题在线】


中国论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小巷面条香


江苏一考生


小巷的深处是家面店,主人是位老人。


老人一头白发,瘦瘦的。当他悠闲地坐在门前台阶上抽烟时,透过那缥缈的烟雾,我分明从他模糊却深邃的眼中,看到了人世沧桑。


面店是没有招牌的。每当清晨,小巷的人们尚未起身,面店的门就开了。那面香,便从小门中涌出,漫到每家的窗台。于是,人们被香味从睡梦中唤起,走进小店,端坐在桌前,等待着自己的那一碗清香面条。这时,我才顿悟:此店若有了招牌,便俗了。


小面店人少时,便由老人的儿子招呼着,人多时,就由老人来协调。每当上班族和学生*急着点餐时,老人便向不忙的人拱拱手,道个歉,那人定会爽快地答应多等一会儿。我自然属于赶时间的学生*,所以坐下来不久,便可获得一碗清香的面条。吃完后,向周围的人道个谢,在众人善意的目光中走出去。啊,有了这位老人,忙碌的小店始终不乱,时时让人感受到几分惬意。


每当有人夸赞时,老人可不会谦虚,总是高兴地应承,并炫耀自己的汤面――面条是自家手制的,鱼是向乡下的钓翁讨来的野生鱼,就连水都是从自家院子的井里挑来的。有人打趣:“老人家,你的秘诀都透露了,不怕被别人抢了生意?”老人却一笑:“哪里是什么秘诀呦,谁都知道,但有谁像我这样坚持几十年呢?”


老人的儿子也是厨师。熟客们会发现,父子俩的面颇不同,所以,叫面时总要添一句:“老爷子的面”,或“小伙子的面。”至于我,偏爱老人的面。老人的面筋道,叔叔的面偏软;老人的面,味道淡,叔叔的面口味偏重。有人说:“小伙子的面是酒,宜趁热享用;老人的面似茶,宜慢慢回味。”的确,叔叔的面上会淋一勺虾子油,而老人却喜欢放上两三根香菜,几滴猪油。吃老人的面时,竟闻不到香气,惟有轻咬面条时,那香气才由面条的缝隙中溢出来。面条筋道爽滑,鱼汤刺激着味觉。老人的智慧,也许都已体现在面中了。


终于有一日,小巷被拆,小面馆也搬到另一条小巷。临走时,老人让儿子给所有人端上一碗面,面上还是几根香菜和几滴猪油。老人挑了几根面,喝了一口汤,点点头说:“有几分意思了。”


后来,我又去吃了一次面。老人已经不在,但叔叔的面却分明有几分他父亲的味道。至于在客人间熟悉地招呼的,却是一位与我差不多大的小伙子了……


1.故事亲切,蕴含智慧。文章以老人的“面”串联故事,虽看似都是普通的面条,但老人的面条中蕴含着他的善良和淳朴,闪烁着他做人的精神和智慧。故事亲切暖心,又饱含深意。


2.文体清晰,描写生动。本文采取小小说的体裁行文,加上生动细腻的语言、神态描写,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给文章增色不少。


岁月的车轮在人生的道路上辗过,深深的皱纹诉说着爷爷的人生,体现着他淳朴的智慧。


牛 耕


“呦呵,呦呵……”爷爷沙哑的呼声在空旷的地里显得格外清晰。天上的乌云开始汇聚,要下雨了,我忙跑到田埂边。“爷爷,快回来!”“知道了,就这一块了,耕完再回去。”话毕,又响起了吆喝声。天空果真飘起细密的雨。爷爷回来时身子已湿透,脚上沾满了泥。“爷爷,你把牛卖了吧,这牛都老了,耕地太费力了,现在有机器,很方便啊!”我望着爷爷,说出心里的想法。“小丫头,这牛耕虽然慢,也是老祖宗留下的法子,适用啊。趁爷爷还有劲,多耕些地,比机器耕得细呀,也不伤地。”如今,村里只剩爷爷家这一头牛了,也只剩爷爷一个人还在用牛耕地。望着屋外的雨,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经验。烟雨朦胧中,一人一牛,多么和谐,多么自然。


珠 算


“得咚、得咚……”爷爷戴着老花眼镜,拨弄着算盘,时不时地在小本子上记些什么。“爷爷,你在算账啊,我帮你吧。”“小丫头,你能帮我什么,你会用这老算盘吗?”爷爷笑着对我说。“我用手机帮你算,你报数字就行,不仅比你算得快,而且还准确。”“哎,这你就不懂啦,你那新鲜玩意儿我这把年纪学不会了。还是老算盘好用,爷爷教你算吧。”“不要,我看着就晕了。”爷爷低下头去,眉头皱着,又开拨弄算盘了。我偷偷地用手机计算,发现爷爷的结果一样精准。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能力。一人静坐,手指拨弄,那般淡定,那般稳重。


戏 曲


夜深了,凉风习习,微弱的星光陪衬着皎皎明月,洒下清辉。爷爷在门前的老槐树下,抽着旱烟。“爷爷,夜晚天凉进屋睡吧。”“丫头,坐这儿,这点凉,爷爷还受得住。”“那您讲故事给我听吧。”“故事都给你讲遍了,没了呦,爷爷唱歌吧。”爷爷清了清嗓子:“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爷爷的歌声并不动听,却带着莫名的悲凉。望着爷爷皱纹间透出的无限认真,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种净化了的境界。一人一曲,那般投入,那般惬意,在月夜下格外协调。


1.角度新颖,层次分明。本文构思新颖独特,设置“牛耕”“珠算”“戏曲”三个小标题,讲述了与之相关的三个小故事,展现了爷爷大智若愚的形象,点明了文章“智慧是一种经验,智慧是一种能力,智慧是一种境界”的主旨。结构严谨,主旨鲜明。


2.表达自然,文风朴实。本文拟声词的生动运用、爷孙自然亲切的对话描写,使文章很接地气,清新朴实。


农之月令


江苏一考生


汪曾祺先生写过《葡萄月令》,似乎只要缀上“月令”一词,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风雅,也能智慧一回。


昨天是芒种,蚕老麦*一伏时。庄稼人是有智慧的,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得有讲究,乱不得。


惊蛰了。


“惊蛰”怎么看都是欣欣向荣的一个词。庄稼人要抽出时间“松土”,憋了一个冬天的黑土地,已经等不及了,急着出来透透气。春耕开始了(也有春分的说法)。 从清明到端午,庄稼人就一直忙碌着。浸稻芽,做秧畦,收油菜,育蚕种,讲究的就是一个“次序”。这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规矩,这是几千年耕作经验的积淀与升华。


“芒种”这个词真好听。


大约在六月份,草莓地里会莫名其妙地生出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子。这种发现,谈不上智慧,只是一种经验。不要着急,也不必时不时去看。待到乌猪子过江了,躲的、藏的虫子们都会溜出来。这时,庄稼人就用纸盒子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收好,放到远远的一处荒田里去。


踩死它?哪能呢!庄稼人讲求佛性,相信生死来去自然,打扰不得。奶奶年纪大了,却不忌惮生死。“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耕作了一辈子,奶奶竟有些看淡生死的大智慧了。


小孩自然没有这般境界。从桑叶间掉落的桑树果子,一大把一大把的,由青的变成*的,再由*的变成红的、紫的,直到现在变得晶莹透亮,乌紫乌紫的,像黑玉一般。桑叶伸展开来,桑葚清清凉凉地在底下荫着凉偷着乐。小孩真馋!一个孩子像猴子一样攀上树,吊弯树枝,底下的小孩便忙着摘桑葚。直到吃到嘴唇发紫,被妈妈拖着去河边洗,小孩也不忘显摆自己的聪明。


夏至来了。


田里要浸水。不大会儿,蚯蚓摇头晃脑地爬上田埂。又不大会儿,你再回来看看,田埂就满了。这些蚯蚓也聪明得紧呢,这是一种本能。


庄稼人将脚探入水中,凉丝丝的。田里有些许零星的青白色的碎瓷片,也不要紧,庄稼人脚底的老茧厚着呢。水里还有水蛭,我们这里称“蚂蟥”,庄稼人也一点儿不害怕。


大暑前三天后四天不能浇粪。


有人瞧不起庄稼人的愚钝,我却不这么想,他们都是有智慧的,就连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又何尝没有智慧?


真愿意做个庄稼人。


1.文笔优美,如诗如画。本文语言清新活泼,精致优美,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各异的田园风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2.时令解读,凸显主旨。文章通过对时令的精妙解读,不仅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逐步凸显出了文章主旨――庄稼人是有智慧的。构思巧妙,又不失偏颇。


布拉格不说话


江苏一考生


故乡在建造“宋城”。城墙高耸,旗帜飘扬,徽派民居古朴风雅,青石板路锃亮光滑,乍看似有几分唐宋遗风。


但这样的“宋城”已然太多。如今的城市,有山便是山城,有水便是水乡,神州大地上涌现出无数的乌镇周庄。本来风情不同、特色各异的城市渐渐失去辨识度,怨不得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呐喊:再也找不到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凉亭。


城市雷同,千篇一律;景区相似,粗制滥造。我不禁想发问: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与智慧,难道就这样被一些人尽数使在炮制城市上了吗?


我想到了布拉格。


尼采说:当我想以一个词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看似高贵优雅的“天鹅绒革命”曾使这座城市不知所措,而布拉格拒绝*治游戏,选择了艺术的生存,因为她明白外来的蛮力终究泯灭不了内在的美丽。


《基督山伯爵》结尾讲:人类的一切智慧都蕴藏在这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在布拉格,智慧使她等待,坚韧使她充满希望。


足够忠贞的布拉格,横亘在欧洲动荡的历史中,沉静而安恬;足够智慧的布拉格,拒绝来自时代的粗鲁,独自美妙,由此引来世界各地友人虔诚的膜拜。


反观当下,竟有张家界的山峰因好莱坞电影而易名;具有“英伦风情”“巴黎之光”的建筑更是装点了许多城市。我不禁恐慌,外来文化的渗入竟已深入骨髓了吗?它凝固了灵动的气息,篡改了城市发展的脉络。上海弄堂,北京小巷,你们是否仍旧无恙?


联想到捷克的知识分子,即便家园荒芜,依然拒绝德国纳粹的文化入侵,拒绝抹杀他们的城市记忆。这种果敢和决绝,不禁让人心弦震颤。


诗人科勒律治说:“心灵仍需要一种语言。”我们的城市也需要一种语言,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闪烁着独特的智慧,这种智慧凸显整个城市的风貌,它可以使这座城市千百年屹立不倒,生生不息。


《道德经》有言:“大辩若讷。”可惜窗外,城市改造的轰鸣声不绝于耳,而布拉格不说话。


1.视角敏锐,立意深刻。本文作者眼光独到而犀利,对城市改造建设中的“去个性化”现象,提出了质疑和批判。立意深刻,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2.对比引用,发人深思。文章将我国部分城市改造中的雷同现象与布拉格的坚守个性作对比,更加有力地抨击了炮制文化、摒弃智慧的行为,深化了文章主旨,引人深思。


3.文笔精练,富有个性。本文选材精当,引用精辟,文笔老练,个性鲜明。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年高考江苏卷高分作文77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