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立:地中海的海市蜃楼
——对胡夫金字塔、亚历山大港和罗塞塔石碑的质疑
第四节亚历山大港,公元前年的海市蜃楼
埃及最有名的城市,不是埃及首都开罗,而是地中海边上的亚历山大港。
亚历山大港虽然是埃及的城市,但据说,它却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为进口埃及的粮食而在公元前年专门修建的,是一座纯粹的希腊城市。
所以,这座笼罩在历史迷雾中的城市被描写得非常美,被浪漫地称为“地中海的新娘”。
以前,本人曾经有过一种担心,如果哪天希腊强大起来了,它会不会来抢走这个“新娘”,拿着一本历史书来对亚历山大港提出“主权声索”,说是“自古以来”…………
直到今日,亚历山大港仍然处于海岸边,其中法洛斯岛也仍然处于港区外侧海洋的包围之中
一、亚历山大港的“辉煌历史”
我们先来看年以来西方历史资料对亚历山大港历史的骄傲介绍,可谓煌煌荧荧,煞有介事。
●亚历山大港是亚历山大大帝约于前年建立的,具体时间有争议。其主建筑师是狄诺克莱特斯。古代有许多不同的关于城市奠基的纪录流传下来,这些记录往往受後来发展的影响而不客观。最可靠的历史学家之一是阿利安,他说亚历山大大帝在想要画下城市的规划时手头正好没有粉笔,因此他借助谷粒来规划城市的大局。亚历山大的占星术士将这当作为这座城市将会象谷物一样繁华的预兆。其它作者则称後来有一群鸟飞来将这些谷粒吃掉了,并将这个故事看作是後来亚历山大港成为出口埃及的粮食、成为古希腊和古罗马最重要的粮食供给地的征兆。
後来在其它亚历山大传说中还有许多更奇怪的故事流传下来。阿拉伯历史学家在中世纪接受了这些传说,比如14世纪伊本·赫勒敦记载说海中的怪物阻挠亚历山大在此建城,因此亚历山大座一座玻璃钟下到海底击败怪物。後来他又在海边立金属像来吓怪物。
亚历山大在此建城的目的,是在埃及建立一个希腊人的中心,作为希腊与富饶的尼罗河谷之间的联系。当时在埃及只有一个地方提供建立这样一座城市的条件:亚历山大港位于法老岛的後面,又不受尼罗河口淤泥的阻碍。
●亚历山大港不仅是一个古希腊文化的中心,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犹太人城市。七十士译本就是在那里完成的。开始的托勒密统治者维护城市的发展,并使得其大学成为希腊最好的大学。同时这些统治者将其居民分为希腊人、犹太人和埃及人。亚历山大港早期的居民之一是数学家欧几里德。从托勒密四世开始城市内各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开始加剧。
古代亚历山大港著名的还有亚历山大灯塔(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和亚历山大图书馆。年开始在亚历山大港的港口进行的海下考古渐渐地使人们重新认识到托勒密时期亚历山大港的细节。
●亚历山大港的地下墓室在庞贝柱西南不远,是一座多层的迷宫,进口是一个巨大的旋转楼梯。其中有十多个墓室,其中有雕刻的柱子、雕像和其它罗马-埃及混合的宗教符号、墓空和棺材。还有一个大的用来供亲属进行纪念宴会的罗马式的宴会厅。
目前亚历山大港最大的发掘区是古城保存良好的剧院和罗马时代的浴池的遗迹。
●亚历山大港始终有发掘工作在进行。当地考古学会和个人捐款资助这些发掘工作。尤其希腊人对这座城市的希腊历史非常骄傲。
亚历山大港博物馆馆长始终借机进行发掘工作。早在年就已有考古学家在此发掘。德国人从年到年再次发掘。亚历山大港的发掘工作面临两重困难。首先由于今天的城市大部分建立在古城之上,除非花费巨金发掘的可能性非常小。其次城市的低处由于地表下沉被淹没。
●古希腊的亚历山大港分三个区:
犹太区位于城市的东北部;
埃及区(Rhacotis)位于城市的西部;
皇城和希腊区(Brucheum)是城市最大的部分。
罗马时期希腊区被扩大,增加了一个官员区,因此形成了四个区。整个城市由平行的街道形成方格式,街道下有地下的下水道。
两条林荫大街(据说每条有60米宽)在市中心,就在亚历山大墓附近,交叉。今天这附近是内比·丹尼尔清真寺(mosqueofNebiDaniel)。东西向的大街与今天的罗赛塔大街(BoulevarddeRosette)的走向近似。古街的铺盖和下水道还可以在罗赛塔门(RosettaGate)附近看到。年德国人在要塞外东部发掘了保存比较好的古街遗址,这些遗址当时位于城市内。
最初亚历山大港仅由法洛斯岛组成。它与大陆通过一条被称为Heptastadion的约一英里长的大堤相连。今天这个过去的大堤的陆地一端位于大广场(GrandSquare),过去这里是“月门”。所有从这一点到今天的Raset-Tin广场之间的地方都是建造在渐渐堆积起来的。Raset-Tin广场是法洛斯岛的唯一遗留物。过去灯塔的地方已经被海洋侵蚀了。大堤的东部本来是亚历山大港的港口,今天是一个开阔的海湾。西边是另一个港口,今天被扩大为现代的海港。
斯屈波时(前1世纪下半叶)以下建筑是市内的主要建筑,号码按人们从海上进入大港口时看到的建筑物的顺序排列:
王宫位于城市的西北角,今天已经全部被海洋覆灭。
大剧院,恺撒在亚历山大港被市民围攻时曾使用它作为堡垒。
市场后是庞大的恺撒神庙,两座後来被称为克利奥帕特拉之针的方尖塔竖立在那里。今天其中一座位于纽约,另一座在伦敦。这座庙後来成为宗主教的大教堂,一些遗迹被发现,其它部分假如没有被海水腐蚀的话应该埋在今天滨海房屋的下面。
运动场和摔跤场位于内陆靠近今天的罗赛塔大街,城市的东部,它们的确切位置今天不知。
亚历山大和托勒密王朝的墓,位于两条大街交叉处附近。
阿匹斯神庙是亚历山大港最著名的神庙。斯屈波称它位于城市西部。
亚历山大港灯塔位于法洛斯岛的东端,它据报道有米高。托勒密一世开始建造,二世完成,建筑时间共12年。它是世界上所有灯塔的原型。灯塔的光由顶端的一个火炉产生,建筑材料是石灰岩块。灯塔毁于地震。
●亚历山大著名的文化遗迹有亚历山大灯塔和亚历山大图书馆等。前者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但毁于地震。后者是托勒密王室的王家图书馆,克里奥帕特拉七世时期曾毁于大火,罗马帝国时期重建。公元年,罗马帝国驻埃及的阿非罗主教下令烧毁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藏书。这标志着埃及的古典文化时期结束,也是欧洲中世纪文化时期开始的标志。
……………
是不是觉得今天的纽约就是亚历山大港的翻版?
二、一个明显不合逻辑的事实,却被我们熟视无睹了一百多年
从“五·四”以来的一百多年里,中国人读古希腊圣贤的伟大著述也好,看《埃及艳后》也好,大都保持着对古埃及文明的仰视甚至崇拜。
本人原先也是如此,但是后来,总觉得有个现象明显不合逻辑。
尼罗河三角洲是一个冲积平原,照理说,三角洲的海岸线是一个从南向北不断扩展的过程,所以,说亚历山大港是公元前年建的,好像说不通。
尼罗河三角洲是一个冲积平原,照理说,三角洲的海岸线是一个由近向远不断扩展的过程,就像长江三角洲是从扬州、江阴一线向东海方向扩展一样。根据权威的地质研究结果,公元前年的时候,尼罗河三角洲真正的海岸线距离今天海岸线,最少还有10—30公里远,当时,亚历山大港今天所在的位置还只是一片汪洋湖海和一道沙洲,根本不具备修建城市的地质条件和经济价值,连最起码的淡水水源都在50公里以外。
这符合逻辑吗?
如果有人说,秦始皇东巡时,为镇压百越,命人修筑上海城,一定会让人笑掉大牙。
但是,那些支持的人们仍然坚持说:亚历山大港就是亚历山大大帝修建的,他最早是在法洛斯岛(IslandofPharos)登陆,并且在岛上修建了一座米高的灯塔,风格跟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是一脉相承的,并且在屋大维时期,亚历山大港估计有30万自由民,加上许多奴隶,城市的总人口数估计在50万到万之间。
笔者是个死脑筋,喜欢叫个真,找了一些地质资料来看,还真是傻眼了。
公元前年的时候,尼罗河三角洲在亚历山大港这一处的海岸线,的确是没有移动过,今天亚历山大港所在的位置,两千多年来的确是在这里。
在第一节中,我们提到过的陈中原教授,他在另外一篇学术论文《尼罗河三角洲全新世海平面变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与长江三角洲的对比》中说到:
“三角洲中西北部除了沉降速率较小以外,局部地貌的演变也影响到了海水的入侵,如伊德库潟湖周围早在距今a时就形成了大量的淡水沼泽环境(钻孔S—62等井处,见图一),表明此时该区海水仍被外部沙洲阻挡,未能大范围入侵,这与三角州东北部受海侵影响的沉积环境形式明显对照。
…………
尼罗河三角洲是波浪形型沉积类型,它的最大环境特点是发育了系列潟湖——沙坝体系,反映高强度的沿岸搬运特征,大量钻孔分析资料证实,本区潟湖大约最早形成于距今a(见图2),进一步证实此时海平面上升速率的减缓和河口沿海区横向搬运的开始。”
图一尼罗河三角洲地理位置和钻孔分布
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我们看到,早在年前,亚历山大港一带的,就已经形成了长条型横向沙丘,这些沙丘把不断上涨的海水阻挡在外,同时在内部又形成了潟湖,这些潟湖开始属于淡水沼泽环境,但之后水体与海水交换,慢慢变成了海水。所以,亚历山大港所在的海岸线在年前就固定在了那里,而到了公元前年,亚历山大大帝在那里建城是完全有可能的。
对前年时尼罗河三角洲并不具备建立亚历山大港的地质条件的怀疑,难道是怀疑错了?
不,没有错,最关键的证据还在后面。
陈中原教授在论文中继续写道:
“距今—a以后,海平面已十分接近于现代,并趋于稳定,导致此时三角洲平原上的潟湖已基本成型,但它们的规模远比现今大得多。据大量钻孔资料分析可知,这些潟湖的南界(也就是最大海侵范围)可继续向南延伸10—30km不等,横向也远较现代扩展得多。例如三角州平原中部的布鲁卢斯潟湖曾经向东扩展至达米亚德河的西侧(钻孔S40—31处,见图一)。平原西部的伊德库潟湖西区都曾是潟湖环境(钻孔S73—76处,见图一)。另据大量钻孔和文史资料分析可知,尼罗河三角洲平原距今a以来,在海平面上升速率明显减缓和相对稳定的背景下,至少曾有6—7条规模比现今大的河流广布全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河流在距今—a时都消失了。究其原因,可用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来解释。距今—a时,尼罗河三角洲平原上的人类活动已达相当程度,人们围田修河、开渠引水、大兴水利,由于大量水源被引用于灌溉,洪水期河中水量明显不足,枯水期河床干枯,加上人们盲目开发、淤堵,这些大河终于萎缩,有的就从此消失了,有的变成人工渠道。如三角州平原西部的阿尔马哈目第亚大型水渠就是在早期的卡努比克河道基础上修建;现代平原上的两条大河,即罗塞塔河和达米亚德河也是近a来人类开挖的结果。因此,潟湖也因得不到充分的淡水供给而其功能逐渐退化,人们乘虚而入,围垦造田。有的潟湖因被堵绝了与海的连通而最终演变为滨海平原,如伊德库潟湖西区大片平原就曾是著名的阿布齐潟湖。因此,可以说全新世中后期以来海平面的相对稳定有利于本区河流湖泊的发育,但人类活动却导致了三角州平原环境功能的退化。”
这段话的信息量非常大,可以总结为以下两条:
1、在距今—年时,三角洲沿岸,尤其是西部沿岸,沿着海岸横向分布的几大潟湖构成了一个潟湖群,面积非常大,南北宽度在10—30公里以上。在图一中,我们看到,从西向东有马利尤塔湖、伊德库湖、布鲁卢斯湖和孟扎拉湖,另外,现在的伊德库潟湖西区大片平原(S71—79),过去曾是阿布齐潟湖,包括今天亚历山大港所在位置(S71—76)在内,都是面积浩瀚的潟湖,而潟湖与海洋之间,由一道沙洲隔开。在图一的基础上画几根简陋的红色线条,其区域内就是几大潟湖的大致边界和范围。
而潟湖的南端,才是当时真正的海岸线。
这个结论,表明在距今—年时,亚历山大港所在位置属于一片沙洲和潟湖,根本不具备建立一座城市的地质基础。
图三,红色区域内为—a时的马利尤塔湖、伊德库湖、布鲁卢斯湖和阿布齐潟湖的大致范围
2、从年以来,三角洲至少曾广布6—7条规模比现今大的河流,更接近呈鸟足状三角洲,而这些河流在距今—a时都消失了。究其原因,可用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来解释。
这个结论表明,纵使今天亚历山大港所在位置能够建立一座小型城市,距今—年时,马利尤塔潟湖、伊德库潟湖和阿布齐潟湖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咸水潟湖群,这个地区水网纵横,既无淡水水源,又无完善的道路体系,既不适于耕种,又与尼罗河三角洲的产粮区相去甚远,在这里建城没有地基条件,也毫无经济价值。
退万步说,如果在公元前年时,亚历山大真想在埃及建一座港口城市以获得埃及的粮食的话,那他就应该顺着罗塞塔河或者达米亚德河进入三角洲内陆,甚至去到尼罗河河谷靠近法尤姆的那样的更合适的地方,靠近当地的商业中心和粮食主产区,并且交通完善,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建立起真正的粮食运转码头,也才能实现稳定获得粮食供应的战略初衷。
假如实现不了得到埃及粮食的目的,那亚历山大在这里造一座所谓的城市干什么?
3、法洛斯岛(IslandofPharos)今天还屹立在亚历山大城外,但是这并不是亚历山大国王在此建城的有力证据,法洛斯岛原本只是就矗立在海中的一个孤立的石质礁岛,面积很小,根本不足以建立一座城市。即使如同传说的那般,马其顿人从法洛斯岛修建一道大堤通往三角洲大陆,那么,这道大堤应该会有多长呢?
应该有10—30公里。
因为只有这么长,才会让大堤穿过整个潟湖群,连接到三角洲的冲积扇上去,因为那里才是真正的海岸线。
从卫星地图与图一的对比来看,今天的亚历山大城为了城市建设,大量填海造地,那些平直的海岸线很多都是填埋出来的。比如,与年时相比,今天的的马利尤塔潟湖的东部和伊德库潟湖的西部,已经被填成了大片平原。
这更是充分说明,今天亚历山大港所在的这个位置,在公元前年,根本没有可供建设城市的陆地资源,连最起码的淡水资源都在50公里以外。
埃及今天的亚历山大港市区
所以,看看前年时的地形图,我们终于可以得出最后的结论,那就是:
在公元前年,亚历山大港所在的位置完全是松软的沙洲与浩瀚的咸水潟湖群,尼罗河三角洲西部当时真正的海岸线距离现在的海岸线最少还要偏南10—30公里,在沙州和潟湖建立城市既无地质基础,又无经济价值,更无充足的淡水供应。
所以,那座叫“亚历山大”的港口城市在那时还不存在,所谓的“地中海新娘”只是一个传说,像海市蜃楼一样美好,却也像海市蜃楼一样虚无缥缈,只要太阳升起,迷雾散去,一切历史的泡沫也都烟消云散。
三、亚历山大港何人所建?建于何时?
今天,亚历山大港就迤逦睡卧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海岸上,真成了一个慵懒的“地中海新娘”,如果不是亚历山大大帝所建,那它又是何人所建?建于何时?
由于缺乏准确的资料,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能依靠东鳞西爪的历史痕迹来进行推测。
公元年,波斯人占领埃及;公元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赶走了波斯人,从此开始了阿拉伯人统治埃及的漫长历史。
据说,在7世纪中期东罗马帝国一度占领过亚历山大港,但很快被哈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的埃及总督阿姆鲁夺了回去,并且,阿姆鲁还拆毁亚历山大港的城墙,造成了这个港口在地中海地区的地位急剧下降。直到19世纪,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亚历山大港缩小为一个仅有约居民的小城。
年,拿破仑带领的法国*队攻占亚历山大港,占领了整个埃及,其设置的埃及总督在亚历山大大兴土木,疏浚泊位,并开挖了港口与尼罗河之间的运河,由此,亚历山大港才开始有了兴盛和繁荣,逐渐发展成为地中海地区的一个重要港口。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推想亚历山大港的建城过程估计是这样的:
1、在尼罗河三角洲上,只有当河道稳定之后,马利尤塔潟湖、伊德库潟湖和阿布齐潟湖逐渐萎缩,平原逐渐形成,人烟密集,人们从事农业与渔业,公元后3—4世纪,亚历山大才开始形成小渔村。
2、七世纪,人口增多,粮食贸易增加,埃及与西亚和欧洲之间贸易往来频繁,小渔港规模扩大,亚历山大逐渐形成港口,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小城。再加上它处于阿拉伯人经陆路向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北非地区扩张、然后前往欧洲的必经之道,所以,亚历山大发展成为阿拉伯人、东罗马帝国等各方势力争夺的重镇,亚历山大一度迎来了一轮发展高潮。
3、到奥斯曼土耳其时代,因为地中海地区各种力量的对抗相对稳定,拜占庭灭亡了,欧洲人对埃及不太感兴趣,所以亚历山大又衰落下来。
4、19世纪以前,地中海沿岸港口众多,埃及并非经济繁荣地区,也非交通要道,所以在法国人到来之前,亚历山大都只是一个独处一隅的小城。有人说它是欧洲通往印度陆路商道的开端,这是刻意夸大了它的重要性,因为从地中海前往印度,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并不需要从亚历山大开始,欧洲人在巴勒斯坦、黎巴嫩上岸,到达亚喀巴湾,经红海和阿拉伯海前往印度,在19世纪之前,亚历山大港始终都没有处在重要商道上。另外,从欧洲前往非洲纵深,也不需要到亚历山大,而经过突尼斯、利比亚更方便,沿非洲绕好望角新航道开辟之后,欧洲人更不会经埃及前往非洲内陆。
5、亚历山大在年之前的萧条,更否定了公元前年在此建城的经济上的可能性,因为那个时候,埃及的经济水平更达不到19世纪初的繁荣程度。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负有特殊使命的拿破仑数万大*的到来,亚历山大港才开始成为真正的重要港口,被英法轮番争夺、控制,只不过时间已经过去了年。
年,埃及说是要修建一座“水下博物馆”,收集和展出那些沉没在亚历山大港东部海床上的历史遗迹,其中包括阿布齐尔海湾的古城“赫拉克利翁”、罗塞塔河河口的古城“卡诺珀斯”和埃及艳后宫殿的遗迹。
而这些假得离谱的所谓“水下古城”、“水下文物”,就更是欲盖弥彰地显示了亚历山大港是一座人造古城的本质。
这是一块黑色玄武岩石碑,在富含钠的海水侵蚀下,已开始出现杏仁构造,其清晰的雕刻线条说明该石碑浸泡在海水里的时间在5—30年以内
该石狮子如果长时间处在靠近河口的浅海海底,必然有大量的海生生物附着和侵蚀,并同时被泥沙掩埋,时间再长一点就会出现破碎甚至粉碎性断裂。估计其时间估计在10—50年以内
四、亚历山大港不存在了,那么,托勒密王朝呢?
然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既然亚历山大被证明在公元前年是一座虚构的城市,那么,附着在亚历山大港上的那些辉煌传奇的人和事呢?
比如说,定都于亚历山大的托勒密王朝。
据现有的西方史书记载说,公元前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病逝,他创建的宏大帝国分崩离析,变成了托勒密、安提柯、塞琉古三个王国,这三个王国互相攻伐,最后被罗马全部消灭,地中海由此成为了罗马的内湖。
还有,托勒密王朝的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
还有,征服亚历山大并与埃及艳后相恋生子的凯撒。
比如说,所谓“世界七大奇迹”的真实性。
公元前3世纪左右,在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有一位腓尼基旅行家安提帕特(antipater)他游览了地中海东部沿岸,列举出七座宏伟的建筑和雕塑: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和亚历山大灯塔。后世人反复沿用,“七大奇迹”的说法也就流传至今。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七大奇迹”中有两个是肯定不存在的,这不是“安提帕特”(antipater)在撒谎,而是有人故意伪造了“安提帕特”这个人物,目的就是用他这个“同时代的证人”,来见证“地中海人造文明”的伟大辉煌。
而这,就从反面说明了,有人花了很大力气来证明的东西恰恰是子虚乌有的。
比如说,诞生在亚历山大的《圣经·旧约》希腊语译本《七十人译本》(Septuagint)。
公元前年左右,托勒密二世在亚历山大召集了72位犹太学士,让他们在法洛斯岛上,将《摩西五经》从《圣经》从希伯来文翻译成希腊文,然后将书收藏在他的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里。所以,这个版本的《圣经·旧约》就被称为《七十人译本》(Septuagint),但只有五章,即《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
从此,这本希腊文的《五经》译本,就成了后世《圣经》各版本演变的重要基础。如果亚历山大港不存在,那么《圣经·旧约》版本的权威性也就不复存在,这对基督教世界来说,几乎就是毁灭性的。
《圣经》各版本历史演变图(截图自一位知乎网友的介绍文章)
比如说,从亚历山大港源源不断运输出去的、供养地中海东部沿岸希腊化地区庞大人口的粮食,如果没有这些粮食,希腊化地区的人口将何以生存下去?
…………
五、文化的战争实际上比武器的战争更残酷
站在印度著名古迹“摩亨佐-达罗”(据说为公元前年-前年)的遗址前——其实你把这个废墟叫做什么都无所谓,因为“达罗毗荼文明”已经消失快年了,没人来跟你争辩。
我忽然明白了。
如果哪一天中国亡国灭种,他们一定会指着外滩说,上海是罗宾汉大帝建造的,外滩上的那些英国古典式、英国新古典式、英国文艺复兴式、法国古典式、法国大住宅式、巴洛克式、哥特式、爱奥尼克式、东印度式、近代西方式、折衷主义式、中西掺合式的大片建筑,全部是罗宾汉大帝在*浦江登陆以后所修建的,这就是有力的证明。
虽然我们知道,尽管在“罗宾汉传说”刚开始诞生的那个年代,长江入海口还在江阴以东不远,南通都基本上只还是一个沙洲,而珠海和澳门都还只是伶仃洋里的孤岛,但是,他们一定还是会那么坚持,并且还会把上海改名为“新利物浦”,把复旦大学改名为“罗宾汉大学”。因为一百年之后,就再没有人来跟他们理论了。
*事的霸权只是剥夺你的生命,而文化的霸权连你祖宗和你生活过的一切痕迹都要给你消灭得干干净净。
有时,文化战争比*事战争还要来得更加的隐蔽、更加的残酷无情。
(未完待续。。。)
来源:天涯论坛
谢谢阅读
何新文史:hexinbbs
何新老家伙:hexinwenshi
何新学术:hexinxueshu
何新玩画:hexinwanhua
搜索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