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进入了劳动力成本不再低廉的时代,包括工资福利,还有*府摊派在个人以及企业上的各类税收与医疗教育的各项费用。因为这些因中国居民逐步提高的收入和生活成本将大大弱化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
一个国家的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技术创新、*府成本这三个方面。中国制造也得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逐步丧失,另外两个方面中国更没有优势。技术创新本身就是中国产业的弱项,再怎么创新研发追赶那也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现在唯一能再给中国经济开源节流的只有降低中国*府成本这一条路可以走。
如何降低中国的*府成本,目前从上到下的反腐败是一个立马见效的手段。反腐败可以阻断*府人员的权限佣金成本,并从贪污赃款中获得大量收益回归国库。就像“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一样,贪官们的赃款几乎可以抵得上一个国家几十年的财*收入,同时也能降低*府的“权限佣金成本”。但反腐败这仅仅是治标不治本,在专制体制下没有其他权力监督的*府,只会走进一个越反越贪、越贪越反的专制贪腐怪圈。从清朝中期开始,嘉庆道光两帝反腐败力度比现在大得多,但往往出现一个贪官被整下去之后,下面一任比前面更贪的现象。到最后咸丰同治光绪,专制者们已经无能为力,放任全员贪腐,比和珅贪十倍的庆亲王奕匡还能坐稳总理大臣,最后还上演了一出摄*王规劝庆亲王拿出万两赃款作为*费来对抗晚清南方革命*的笑话。所以通过反腐败来治理*府成本这条路行不通,制度不变反腐败是无济于事的。正应了那句话:不反腐要亡国,反腐要亡*。而目前唯一能降低中国*府成本的可行之路就是精简行*机构,而精简行*机构最具可操作性的就是合并地级市。
中国地级市的行*管理机制有点奇葩,中国宪法明文规定是国家、省、市(县)三级管理,而现在却在市(县)上面又多了一层地级市。中国从唐朝开始一直到清朝实行了国家、省、府、县四级行*管理,这和当时的生产力和技术手段落后是相适应的。中国地缘辽阔,一个县往往从东走到西需要几天时间,同时包括交通和通讯的手段落后,包括*府税收*府服务等行*工作需要细分才能够执行。因此知府管知县、巡抚管知府、丞相管巡抚四级管理机制一直延续到近代。直到中华民国的诞生才取消了府一级的行*机构,也就是现在地级市。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宪法赋予了国家的三级管理,是不存在地级市这一说的。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为了便于*事化管理,将靠在一起的很多县级单位设置一个地区。如江苏省在年有常州地区,管辖了包括现在常州、无锡、镇江等多个下属县;后来又变成镇江地区,边上还有苏州地区等等。
直到年中国全面明确了地级市代管县级城市的行*管理方式,而这一次确定的地级市管理机制,对地理构造、文化、经济、人文习俗完全不管不顾,搞出了众多奇葩的地级城市。如有些地级市的县域不与地级市相连,造出许多飞地,中国最著名的飞地莫过于河北廊坊的香河县永清县和江苏无锡的宜兴,香河县永清县被北京和天津割裂与廊坊不接壤成为中国最著名的飞地,而宜兴虽然属于无锡代管,但其文化语言习俗与土地完全与常州融合,与无锡没有任何接触,行*上却由无锡代管,这也是中国最著名的飞地;象安徽铜陵市、芜湖市,两个城市的市区里面居然互相有对方的飞地,安徽的淮北市也被宿州市分割了一部分飞地;还有拆分自古文化一致的同一府城,又将不同文化的县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地级市,如将与常州市同一文化的江阴、宜兴、无锡、张家港拆分,而将完全和常州不是一个文化范畴的原镇江属县金坛硬塞进常州市。
同时中国很多省份的地级市单位过多,个别省份的地级市多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一些省份如安徽有17个地级市、山东有17个地级市、广东有19个地级市、四川更变态有21个地级市。这些省份有些地级市经济非常薄弱,财*收入更是供给不起地级市级别的官僚体系。例如广东的汕尾市财*总收入仅仅49亿(还不如苏南的一个村),这样一个地级市下面还有好几个县,行*机构臃肿可想而知,光是供给从厅局级到县处级的干部以及一大批公务员,这49亿就已经远远不够;另外安徽的淮北、铜陵其地方财*收入仅仅50亿-60亿,同样也需要养一大批厅局级干部,财*盈余根本不足够改善民生和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中国各省过多的地级市单位,吃掉了大部分财*收入,中国*府的确有钱,但这些钱大部分还是因为官民比例过高或者是行*单位过多,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最后就是体现在了中国*府成本过高。
同时,中国一些地级市还有仅仅一个市县区就设置一个地级市,极大地浪费的行*管理资源、大大增加了*府成本、大大降低了官僚体系的效率,如山东的莱芜、安徽的铜陵和马鞍山、广东的汕头和珠海、甘肃的嘉峪关、内蒙古的乌海等都是单单一个县就设置一个地级市。这些都是非常奇葩的城市。
进入21世纪,中国必须精兵简*,必须加速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合并行*单位可以从合并地级市单位做起,这并不是裁撤公务员,而是先减少厅局级行*单位入手,然后经过若干年,一批干部退休之后,不需要再增加空缺,做到了利用一代人减少一批厅局级和县处级的编制。随着中国交通与基础设施的日益发达,随着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行*管理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府管理区域可以做到大面积和大人口,一个大府(地级市)管理更多的县级单位已经完全可行。
因此可以建议中国各省应该立即开始对合并地级市进行规划和可行性分析,充分考虑到语言文化、经济结构、地理构造等因素,按照“语言文化相同、经济结构类似、地理版图不割裂”等原则进行地级市单位的重新调整和合并。每个省以保留10个地级市行*单位最为合适,例如江苏省可以将常州和无锡合并、扬州和泰州合并、淮安和宿迁合并,形成10个地级;安徽省可以将宿州和淮北合并、蚌埠和淮南合并、芜湖马鞍山铜陵三市合并、*山和池州合并,形成11个地级市;山东省可以将泰安和莱芜合并、济宁和枣庄合并、东营和滨州合并、烟台和威海合并、临沂和日照合并,形成12个地级市;而广东省更是可以把粤北地区的一些穷市合并,减少行*机构,减少财*负担和官僚体系,例如将潮州和汕尾合并、揭阳和汕头合并、茂名阳江云浮三市合并、清远和韶关合并、珠海和中山合并,这样广东省可以精简到13个地级市;还有地级市最多的四川省,可以将凉山州和攀枝花合并、宜宾自贡泸州三市合并、资阳内江遂宁三市合并、绵阳和德阳合并、广安和达州合并、广元巴中南充三市合并、成都和雅安合并,这样四川也可以精简到11个地级市。其他省份就不一一举例,按照地理、文化、习俗、经济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地级市合并,既有利于减少*府成本,又能提高官僚体系的效率,还能促进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和人口集聚,加快第三产业、服务业、内生消费经济的发展。
下面就以江苏省的常州市和无锡市的合并为范本,来解读中国地级市合并的种种好处。
常州府是明、清两代的一个行*建制。元惠宗至正17年(年),改常州路为长春府,辖武进、无锡、宜兴、江阴四县。明成祖永乐7年(年),改长春府为常州府。在明代,常州府属于南直隶,下辖武进县(相当于今常州市市辖区)、无锡县、江阴县(今江阴市及张家港市一部分)、宜兴县(今宜兴市)和靖江县(今靖江市)5县,辖区范围基本上相当于今日常州市市辖区、无锡市全境、隶属泰州市之靖江市以及隶属苏州市之张家港市。年(清雍正四年),常州府的大部分县份都因人口、赋税繁多,而一分为二。从武进县分出阳湖县(今江苏省常州市区南部);从无锡县分出金匮县(今江苏省无锡市北部),从宜兴县分出荆溪县(今江苏省宜兴市西南部),因此常州府的辖县增加到八个,这样常州府共有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含张家港)、靖江等八县,号称“八邑名都中吴要辅”。直到年民国开始废常州府。
解放后把原来的武进县城单独划出成立常州市,当时的常州市归常州地区(相当于常州府)管,六十年年代初,撤消常州地区,把东面的江阴,无锡划入苏州地区,西面的划归镇江地区,江北的靖江给了扬州,常州市升格为省辖市。知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把武进划归常州,但常州版图再也不是八邑之都时那样雄据长江两岸了,从行*版图的变迁多多少少对以后的常州经济发展是有些影响的,首先长江两岸的岸线就是十分稀缺的自然资源,这也是常州的一个遗憾了。最后确定现在常州市、无锡市的行*版图的是年,无锡如愿以偿得到了原本属于常州的的两个县江阴和宜兴,常州分到的却是原属镇江地区的金坛与溧阳两个苏南最穷县,从此,常州就不再是历史上的那个常州了,名不符实!除了武进尚能在苏南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外,常州这个城市名称只不过是个空架子而已。
回过头来看古代无锡县的历史。西汉初始置无锡县,新莽时一度改为有锡县。自隋代以后,无锡县一直隶属于常州。清代雍正年间,析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民国初又合并为无锡县。新中国成立后,无锡分为无锡市和无锡县。不久,无锡市为江苏省直辖市,无锡县改属苏州专区。年,无锡市辖无锡县、江阴市和宜兴市。年,无锡县改称锡山市,年撤锡山市划归无锡市区。
再来看看江阴、宜兴、张家港、靖江这原属于常州的四个县的历史沿革。
江阴在汉初置毗陵县,西晋时改为暨阳县,南朝萧梁时始有江阴之名,置江阴郡,下属江阴、梁丰、利城三县。五代十国时期和宋代置江阴*,元末以后改称江阴县。年,江阴撤县建市。
宜兴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秦置阳羡县,属会稽郡。东汉顺帝四年(公元年)改属吴郡。晋代置义兴郡,始有义兴之名,隋代改称义兴县,北宋时改名为宜兴县,隶属于常州府。清代雍正年间,析宜兴县为宜兴、荆溪两县,民国初又合并为宜兴县,年作为无锡代管县至今。
张家港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沙洲县,以江阴、常熟两县的各一部分行*区域为其行*区域。年12月1日沙洲县成立。年9月1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沙洲县,设立张家港市,市*府驻杨舍镇。如今占张家港人口以及经济总量达到80%的杨舍镇、金港镇、锦丰镇、大新镇都是原常州府江阴县的地房,所以可以说张家港虽然有一部分土地和人口是苏州划出的,但从城市基础来看,张家港更应该是常州府的下属县。
靖江县靖江于明成化七年(年)建县,至今已有年的历史。古称马洲、马驮沙。东汉末年,靖江尚未形成陆地,只有滔滔江水中突现出一座独峙的山,名叫孤山。后来由于江潮的冲刷,在孤山脚下渐渐隆起一块块沙洲。沙洲又连成片,成了陆地。明洪武二年(年)靖江全隶属于江阴。明清两朝,靖江隶属常州府。清咸丰年间,太平*进*江南,江南地区遭受破坏,战争中江南百姓有一些人逃到了靖江并经商定居。~年隶苏常道。年之后,靖江先后隶属泰州、扬州专区。年3月由扬州市代管。年7月14日,靖江撤县建市。年7月19日,地级泰州市设立,靖江改由泰州市代管至今。
现在的常州市和无锡市,以及代管的县江阴、宜兴、金坛、溧阳,以及现属于苏州的张家港、泰州的靖江的历史沿革已经非常清楚。可以看出常州无锡两个地级市,以及江阴、宜兴、张家港、靖江都是原常州府属地,语言文化习俗几乎一直,都是吴语区毗陵文化小片,同时现在常州无锡江阴宜兴张家港靖江这几个地区经济结构也几乎一致,都是苏南模式1.0(乡镇集体企业经济模式)的发源地,虽然经历了苏南模式2.0(苏州全盘外资粗加工经济模式)的镇痛,但现在以常州为代表的苏南模式3.0(常州内生性民营创新经济模式)已经崛起,所以常州和无锡已经具备了合并的一切文化、物质、地理基础,同时将张家港从苏州析出、将靖江从泰州析出,将金坛溧阳还析出给镇江,将原本属于南京的句容还析出给南京,已经大势所趋。
常州无锡合并之后,可以将原常州、无锡、江阴三地合并为市区,代管宜兴、张家港、靖江三县,市*府和行*中心可以设在现常州戚墅堰区(经开区),戚墅堰从地理上看是常州无锡江阴的中心。这样的新常州大市,不管是人口、GDP总量、人均GDP、人居收入人均消费、工业总产值以及财*收入等各项经济数据将一举超越苏州成为江苏经济第一大市,同时因为常州的内生性民营创新经济模式,也就是以常州产城融合为代表的苏南模式3.0已经取代苏州外资粗加工的苏南模式2.0,而使整个新常州大市的经济得到爆发式的增长,常州和无锡不再为经济结构雷同而产生恶性竞争,常州和无锡也不用再为招商引资争得头破血流,常州无锡包括江阴张家港宜兴等地完全可以统筹规划,一举超越广州深圳,形成经济总量仅次于北京上海的中国第三大经济城市,完全可以打造江苏唯一一个中国一线城市,与北京上海常州广州深圳形成中国五强城市。同时常州和无锡合并之后,原来两套地级市的班子,完全精简为一套班子,降低了机构成本、增加了官僚体系效率,更将原苏南铁三角常州无锡江阴完全融合为一个城区,服务业、内需、城镇化得到质的飞跃,*府成本进一步地降低。
因此,此文谨提交给江苏省委省*府、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作为国家*策研究的参考建议。同时希望国家和江苏省,加快常州和无锡两市的合并改革试点,成为中国全面合并地级市的模板,为中国今后的第二次深化改革和经济复兴做出贡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江苏城市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