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县不认市,底气何来
TUhjnbcbe - 2021/1/1 12:07:00
盖百霖在哪些药店出售         http://m.39.net/pf/a_5231263.html
??点击上方蓝字免费订阅??

授权自地图情报员(ID:maps-lover)

不代表汉周读书观点

请问你哪儿人呀?

济宁人。

济南?

济宁。

济宁是哪里?

你知道曲阜吗?

知道哇,孔子故里!

你知道兖州吗?

知道,我看过三国演义。

你知道梁山吗?

知道哇,一百单八将!

你知道微山吗?

就是那个微山湖上静悄悄的歌吧?

你知道这四个县都属于同一个地级市,叫济宁市吗?

一脸茫然。。。

△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塑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只知其县不知其市的尴尬场面?

原因很简单,县比市更有名。

这里的县是指县级行*区,包括县、县级市等;这里的市是指地级市(直辖市基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当然,以上例子只是从第三者角度来看认县不认市。

在我国现行的行*区划中,也普遍存在着县不认市的现象。

县不认市,更多的是指某县的人在对外介绍自己时,只介绍自己是某县人而不提及或者很少提及县属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01

历史原因

一般是指此县历史上的*治地位或者文化地位比较高,甚至比地级市的地位还要高得多,有的县城甚至是所属市的母县。

这种县城历史悠久,且多为历史上的州府驻地或者文化圣地。

比如开篇例子中提到的兖州、曲阜和济宁市的关系,以及婺源与上饶市、海城与鞍山市、东港与丹东市的关系等。

兖州,多年前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之地为九州,兖州即为其一,与徐州、扬州、荆州并列。

至清朝末期,仍为兖州府,管辖今济宁大部分地区。

民国时期改为县,年改为县级市,年撤市设区成为济宁市区一部分。

△禹贡九州图

也就是说,历史上兖州当了数千年的省级、地级行*区,而县级行*区仅仅存在了年。

曾经的下级一跃变成了上级,兖州人自然不会承认济宁市。

曲阜,孔圣故里,历代皇帝祭孔圣地,论知名度和文化地位,比济宁市高出太多。

02

经济原因

县域GDP占全市GDP总量份额较大,甚至高于市辖区。

市辖区没有我能挣钱,我自然不会承认地级市。

这种原因的典型代表有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等。

特别是义乌市和江阴市,GDP占所属地级市的1/3,比任一市辖区甚至比所有市辖区的GDP还要多。

经济体量大,自然有更大的话语权,哪怕是和市辖区比,也毫不逊色。

△年金华市9区县市GDP排行

△年无锡市7区市GDP排行

03

地理原因

县城与所属市市区距离较远,或者有大山大河阻挡而交通不便,而与隔壁其他地级市相对更便捷。

这种原因造成的县不认市,更多的是体现在文化、风俗习惯、方言等方面。

这种原因的典型代表有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和丰城市、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和鄱阳县、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等。

△济宁市*区简图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为方便管理微山湖而设县,全县陆地面积远小于湖区面积,陆地仅零散分布在微山湖四岸。

县城在湖东岸,离上级济宁市城区(任城区)直线距离80余公里,而距离隔壁枣庄市薛城区仅10公里,距离外省徐州市也仅有50余公里。

再加上去济宁市区的道路多沿湖岸绕行,而到枣庄则一路向东一马平川。

微山县对济宁市和枣庄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见一斑。

04

知名度

县城因为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地理标志、知名特产等闻名全国,知名度远比地级市要高,这种情况下也极易产生县不认市的现象。

这种原因的典型代表有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和南平市武夷山市、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等。

这些县市中,赤壁、沙县、武夷山、井冈山、东阿显然比其所属地级市更有名气,向外地人介绍自己的家乡时也毫不费力。

△咸宁市*区简图

当然,县不认市还有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在传统认知里面,容易把市和市区等同看待。

县这种行*区划单位存在了数千年,而市的概念相对年轻。

在老一辈人的传统观念里面,县是我的籍贯,也是我的属地。

而市依托于市辖区,传统认知里面容易把市和市区等同,市就是市辖区那块地方。

比如到某个地级市的汽车、火车,一般是指到该市的某个市辖区。

县城老百姓口头说的到市里,也是指到市辖区。

甚至有的地图直接把市区标注为某某市。

△年之前的济宁市地图

最后,造成“县不认市”现象可能是以上的一种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

原因越复杂,县与市辖区的差距越大,这种县对市的认同感也会越差。

相比于经济原因和知名度,历史原因和地理原因造成的“县不认市”更加的根深蒂固。

一般来说,相比于县,地级市市辖区拥有更多的发展资源和更大的*策支持,综合实力增长速度会大于县市。

随着地级市不断发展壮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逐渐提高,“县不认市”现象会逐渐减少。

△海绵城市——河南省济源市

相反,如果下属县市经济实力长时间挑大梁,最终的归宿最大的可能就是并入市辖区,甚至成为市府驻地。

当然,也有可能脱离本市并入其他强市,或者独立成省直辖县市、地级市。

河南省济源市、湖北省的天门、仙桃、潜江三市、浙江省的*岩市(现台州*岩区)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县不认市,底气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