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修复水域、复垦耕地林地、保护被污染的土壤余亩,督促清除危险废物2.4万余吨,督促收回各类国有资产及专项资金2.84亿余元,向污染企业和个人索赔环境损害赔偿金万余元”
10月29日,无锡市检察院通报了近年来该市检察机关推进公益诉讼工作情况。
无锡市检察院联合市依法治市办召开第五十七次法治无锡建设新闻发布会
无锡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媛介绍,年以来聚焦重点领域,加大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力度,共立案审查公益诉讼案件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件,提起公益诉讼84件。
在助力保护绿水青山方面
摸排生态环境领域案件线索件,占公益诉讼线索总数的46%,滨湖区检察院通过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提示函,迅速启动公益保护机制,督促施工方立即暂停填埋施工作业,保护野生候鸟繁衍栖息地,成功办理全省首例野生候鸟繁衍公益保护案。
在守护舌尖安全方面
通过积极开展“舌尖上的安全”“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等专项活动,办理食品药品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件,其中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1件,惠山区检察院通过制发诉前检察建议,依法制止虚假宣传桃胶功效的违法行为,并联合农业服务中心、桃农协会等有关单位召开法律宣讲会,促进桃胶行业健康发展。
无锡市惠山区检察院积极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服务中心、桃农协会等有关单位召开法律宣讲会。
无锡检察机关会同企业联合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向重点商户发放了食品安全宣传材料
在保护国有资产方面
在财*补贴、行*税费、行*处罚罚款、专项基金等国有财产流失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活动,江阴市检察院针对该市大部分乡镇、街道均未定期对辖区内拆迁安置房的物业补贴进行核减的问题,督促该市14个乡镇、街道挽回国有财产损失近万元。
在推进社会治理方面
无锡检察机关社会治理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在文物保护、公共安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审慎开展公益保护“等外”探索,市检察院、梁溪区检察院依法推动职能部门清除城市道路凸起物及其他残损破坏之处近处。
据了解,为促成多方共识、形成公益保护合力,无锡市在年就成立了由*委、人大、*府、监委、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公益诉讼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无锡市由*委、人大、*府、监委、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公益诉讼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近年来,无锡检察机关先后与监委、法院、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场监管局等单位相继会签规范性文件,建立公益诉讼线索移送、信息共享、查处协作等配合机制,构建公益诉讼工作“大合唱”的格局。
江阴市检察院会同渔*部门现场勘查河道水污染情况。
无锡市检察院联合市监委率先在全省设区市检察院中制定出台《关于在行*公益诉讼案件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与市中级法院会签《关于办理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试行规定》等文件,进一步细化完善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程序。
张媛介绍
无锡检察机关坚持“预防为先、诉防结合”的理念,前移公益保护重心,探索开展公益损害防控机制建设,将预防损害结果发生纳入检察公益保护范畴,通过提前宣传、教育、预防、提供法律服务等形式,减少或避免公益损害的发生。据了解,无锡检察机关办理的诉前检察建议案件占公益诉讼总量的95.2%,通过持续跟踪整改落实,推动开展行业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确保公共利益在诉前程序中即得到有力维护。
针对酒店旅馆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住宿进行实地检查
为提升检察公益诉讼专业化能力水平,无锡检察机关积极建立专业化办案机制,在全市7家基层院探索建立了食药环“三检合一”的办案机制,由公益诉讼部门统一承担涉及食药安全、生态环境案件的民事、行*和刑事检察职能,以专业化的办案机制实现对公共利益的全方位司法保护。
江阴市检察院建成全国检察机关首家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心。
无锡两级检察院还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执法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公益诉讼理论研讨和专业技术咨询,探索与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干部双向挂职交流,为公益诉讼工作提供有力的办案辅助和智力支持。
年5月10日,检察公益诉讼理论研讨会在无锡召开。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出席会议并讲话。
此外,还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力量,探索公益诉讼信息化建设,建成全国检察机关首家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心,在全省率先运用区块链和卫星遥感取证技术,在全国率先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创建“公益诉讼智能研判平台”。
宜兴市检察院在全省率先运用区块链和卫星遥感取证技术,对宜南山区等公益损害高发区域进行月度巡查。
锡山区检察院研发智能研判平台
锡山区检察院依托智能研判平台实现线索的智能化、自动化、规模化筛选,打破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瓶颈”,利用信息化发现线索占比94.1%,成案率%,相关探索获评全国*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检务”优秀创新案例。
无锡市检察院研发的公益诉讼随手拍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