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船王陈顺通,祖孙三代坚持对日索赔20
TUhjnbcbe - 2023/4/13 21:00:00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26/4629682.html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靠着人与人之间的诚信维护,拥有诚信,人们之间就能互帮互助,“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是人们心中一直以来信奉的原则。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诚信都是立足之本,若是没有诚信,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会失去信誉,这样的道理与古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谋而合。

但在当今的社会,欠钱的一方好像是大爷,欠钱不还成为日益流行的现象。

世风日下,人们开始很少借给别人钱,即使是最熟悉的人,这一现象看似问题不大,却导致了社会信任危机等一系列隐藏的弊病。

个人失信尚有法律可以作为武器追讨,集体或国家失信的后果,则远远超过个人行为。

但很多人不知道,早在上个世纪,日本*府竟变成了这样的老赖,它欠钱的对象是一名中国人。

他是谁?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这场追债之路又是怎样的呢?

01日本*府和“船王”陈顺通

20世纪的中国有一位“船王”,名叫陈顺通,此人曾借给日本*府两艘轮船,但随着形势的剧变,日本*府好像忘记了曾经向他借过轮船。

陈顺通并非不讲道理的人,但当面对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他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并开始了漫长的索赔之旅。

一个人向一个国家索赔,这好像是蚍蜉撼树的举动,但陈顺通一家坚定不移,历时75年三代人的努力,他的后人终于获得了日本*府20亿的赔付。

这一路走来,陈顺通一家经历了多少曲折与心酸呢?日本*府何以如此大胆,竟然甘当“老赖”,欠普通人的钱呢?

19世纪末,“中国船王”陈顺通出生于一个浙江宁波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此时的国家正值危难,帝国主义国家一系列的侵略行径,给陈顺通幼小的心灵烙下了深刻印记。

他虽然出身卑微,但从小立志于为国家献出自己的力量。

14岁时,陈顺通就早早外出社会打拼,他来到繁华的上海寻找机遇,在海边加入了船队,成为船坞中年龄最小的船员。

陈顺通好像天生就会掌控船只与海浪相搏,并且他最能吃苦,参加工作时最为积极,因此船老大对他很是赏识,使他从业6年后就从一位普通的水手成长为了一名船长。

传奇人物需要拥有走向传奇道路的契机,陈顺通也不例外,即使他变成了一名船长,却还是社会底层的人。

多年后的某天夜晚,陈顺通接待了一位不同寻常的客人,抓住了改命的机会。

这位客人是一名中年男子,他神情紧张,请求陈顺通在船上躲藏,以逃过追捕他的人的搜查。

陈顺通见眼前的人虽然十分狼狈,却不像是普通人。

他不仅身穿上流人士的衣服,举止谈吐也不同常人,不像是街头混混或坏人,于是陈顺通主动帮他换上了船员的衣服,并为他支走了前来搜查的人。

中年男人对陈顺通的帮助十分感激,他看到眼前的船长不仅身材健壮,还一身正气,便主动与他搭话,并称要帮助他走向更大的舞台。

张静江

说出这句话需要十足的底气,陈顺通暗道他果真不是泛泛之辈,询问对方的身份后,他才知道对方叫张静江,是国民*中央的高层,组建国民*的四大元老之一,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普通人一生之中都难以见到这样的大人物,陈顺通今日却能搭救他的性命,于是他想也不想就答应了张静江的邀请。

张静江对救命恩人十分有义气,他让陈顺通出任了国民航运公司的副总经理,负责管理海上运输的各项事宜。

这一职务权力很大,国民*之后在北伐中,向西方国家购买的武器装备等,都通过这个公司的船只运送。

一夜之间阶级跃升的陈顺通,并没有忘记自己年轻时的梦想,他在北伐期间还用货轮隐秘运送了大量革命人士。

自此,陈顺通开辟了上海与广州之间的革命航线,为今后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起初的航运公司仅有3条轮船,但经过北伐战争后,陈顺通不仅获得了北伐革命三等功勋,他也攒下了许多积蓄,很快就能买更多的轮船。

但此时正值招商局改革,陈顺通的一位同事,因触及了*内顽固派的利益而被杀害。

陈顺通是力挺改革的一员,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死亡威胁,便立即辞职离开招商局,并创立了中威轮船公司。

陈顺通用自己所有的积蓄买下了公司的第一艘货轮,并为其取了“太平号”这一充满希望的名字。

从北伐到抗日战争前期,公司的轮船始终漂泊在大海上,巨额的利润使陈顺通短短几年里就拥有了4艘货轮。

02谆谆爱国心

虽然中日之间的关系一直十分紧张,但由于国民*一直与日本*府保持着一些贸易,因此陈顺通也抵挡不住这股势力。

并且他作为“中国船王”的身份已经名扬两国,日本人主动上门找他做起了生意。

年,日本大同海运公司向陈顺通租借货船,经过一系列协商后,日本公司最终借到了“新太平”与“顺丰”两艘轮船,租期为一年。

为防止日方违约,陈顺通还为轮船购买了保险。

但一年后,著名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进行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眼看船只归还期限就要截至,日本方面则以各种缘由进行拉扯,始终没有进行归还。

此时中国各大港口被全面封锁,人们在这些港口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为防止日本的船只进犯,*队向全国征集船只进行沉船。

听到消息后,陈顺通立即响应号召。此时他的公司只剩两条轮船,考虑到对“太平”轮的感情深厚,他首先捐出了“源长轮”。

同其他来自全国的22艘商船、12艘舰艇以及艘民船等6万多吨船只一起沉底,共同构筑了位于江阴要塞的防御工事。

但两年后,国民**队因战争失利连连败退,眼看就要败退到宁波,此时能否守住宁波港,阻止日*大举入侵内陆,成为局势转变的关键。

于是陈顺通又一次响应,将公司最后一艘轮船、陪伴自己度过创业初期的“太平”轮捐献了出去,它要被沉于镇海招宝山下,以抵御日*疯狂的进攻。

陈顺通对为国奉献没有半点怨言,但“太平轮”对他的意义不言而喻,这艘轮船是他梦想的起点,早已成为他的伙伴。

因此陈顺通对*队提出了一个小要求,那就是在沉船时,让“太平”轮的船头指向他的家乡,沉船的消息传来后,陈顺通几乎是以泪洗面。

03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由于战争使得航运利润大增,日本人不仅不愿归还陈顺通的两艘轮船,还希望凭借陈顺通在国内的威望帮助他们做事。

于是日本方面多次派人与陈顺通交涉,还以他租出的两艘货轮作为条件:如果陈顺通愿意与日本人合作,那么日本*府将会帮助他追讨回他的轮船。

日本人的言语中充满威胁,他们的言下之意是如果陈顺通拒绝与他们合作,那么两艘轮船将再也要不回来。

面对如此卑鄙的要求,陈顺通自然是严词拒绝,他当即决定只身前往日本讨回船票和租金。

到达大同海运公司后,他却得到轮船被日本*方强征的消息,而由于其公司经营不善、面临倒闭,无法对他进行赔偿。

这一消息对陈顺通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这意味着如果他不与日本*府合作,自己前半生所有的心血将付诸东流。

在巨大的打击下,陈顺通回国后就生了一场大病,此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再也没恢复健康。

陈顺通没有选择屈服,他可以为国家沉船两艘,自然也不愿再计较更多的得失。

但他此次的损失完全是由日本*府导致,于是他决定用余生的时间与日本人抗争到底,这是属于他个人的抗日。

日本投降

年,日本战败,举国欢庆,陈顺通同样十分激动,他认为可以再次重启自己的航运梦想,并向日本方面索赔。

与此同时,国民*府对陈顺通在抗日期间做出的巨大贡献进行了表彰,并任命他为对日索赔委员会的负责人。

陈顺通开始多次派人赴日进行询问,却始终得不到有用的信息,最终他只得通过好友动用美国方面的关系打探消息,最终得来的消息令他感到无比的震惊与愤怒。

原来,“新太平”轮早在中日战争期间,于日本北海道触礁毁坏,而当时船只的拥有者仍是大同海运公司。

不仅如此,他们还私吞了陈顺通当时为轮船购买保险获得的赔偿。而另一艘“顺丰”轮则在年于中国南海沉船。

陈顺通听到后再次被日本人的卑鄙与奸险气坏,他旧疾未愈,新疾又发,从此一病不起,年,陈顺通满怀抑郁逝世,临死前,他嘱咐自己的后代们要坚持向日本索赔。

04坚持三代人的努力

年,陈顺通的长子陈洽群持着父亲的遗志前往香港重新建立中威轮船公司,并开启了对日本的索赔之旅。

此时的大同航运公司早已将厚脸皮修炼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他们以各种理由拒绝与陈洽群进行合作调查,使赔偿的进展一直停滞不前。

由于大同公司的不配合,陈洽群的一切努力都毫无意义,于是他决定亲自赶赴日本。

3年后,他带着充足的准备前往日本,经过复杂的协商流程后,陈洽群终于拿到由大同公司开具的关于两艘货轮被日本海*强征的证明。

陈洽群带着证明奔走在日本各个部门的办事处,但这些部门都声明不对此事负责,陈洽群觉得这些部门在互相踢皮球,甚至是在戏弄他,忍无可忍的他决定将整个日本*府告上法庭。

自年到年,陈洽群收集了大量资料与证明,才使东京的法院开庭受理了此案。

但这一过程比普通案件的审理困难数十倍,此案时间跨度之大、且经历了数十年复杂的局势变幻,陈洽群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被要求证明自己的身份。

此时的陈洽群因处理公司事务身处香港,东京的法院要求他提供与父母的亲属证明,这一“你是你爸爸的儿子“的证明虽然显得可笑,但陈洽群为使案件得到发展不得不选择接受。

虽然这一证明容易得到,但碍于当时中国香港仍未回归,大陆与香港的关系十分微妙,日本*府希望通过这一阻碍使陈洽群一家知难而退。

但他们低估了中国人的团结,得知此事后,周总理十分重视,他表示中国*府会全力支持自己的同胞进行合法维权。

即使陈洽群与各方紧密合作,提供了厚实的材料,但日本*府的无赖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年,东京法院以超过时效为由驳回了陈洽群的合理诉求,并宣布他败诉。

此后陈洽群虽频繁奔走于中日之间,但他的努力都石沉大海,年,陈洽群因中风去世,历经数十年的索赔之路变得遥遥无期。

但陈家后代谨遵陈顺通的遗言,此时他们的索赔不仅仅是在夺回自己的利益,还是为中国人提气,于是陈洽群的儿子陈震、陈春兄弟接手了此案,他们怀着信念继续向前方走去。

几年后,由于国内法律的变动,陈家的案件得以在上海的法院受理,此外,陈氏兄弟以重金在国内外聘请了60人的专业律师团队,为这一案件的顺利发展保驾。

年,上海法院宣判陈氏兄弟胜诉,被告的日本公司被要求,支付陈家两艘货轮的租金及损失等29亿日元,合人民币1.9亿元。

但日本方面面对判决拒不执行,直到年,上海法院对日本*府进行警告:如果日本方面一意孤行,中国会依法扣押日本的船只。

此时日本天真地以为上海法院只是在开玩笑,但当涉事的三井公司的船只,在浙江境内被扣押后,日本才意识到中国法律的威严。

为使自己的船只释放,以及日后继续与中国合作,三井公司极不情愿地支付了巨额赔偿,陈家历经三代人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自19世纪经历峥嵘岁月后得出的至理,陈家索赔的旅程,正是中国由弱到强,从贫穷到富强的历程。

而日本公司之所以最终选择赔偿,并不是日本人良心发现,而是他们意识到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以前的中国,若想与中国合作,必须严格地遵守中国的法律。

1
查看完整版本: 船王陈顺通,祖孙三代坚持对日索赔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