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庶的江阴是我国名列前茅的百强县,在闹市区的人民中路上有一座年前的清末古建筑非常显眼,这里是刘氏兄弟纪念馆,亦称为刘氏兄弟故居。
刘氏兄弟是谁?这里既然是纪念馆,肯定是不凡的人物,没错他们就是“江阴刘氏三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杰出的民族音乐家、现代二胡学派奠基人刘天华;民族音乐大师、作曲家、教育家刘北茂三兄弟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如今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江阴市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氏三兄弟在我国近现代文学与艺术史上成就卓著,个个非凡。今天多艺堂要纪念三兄弟的大哥刘半农(年5月29日-年7月14日)先生,因为今天是他的诞辰之日。
刘半农,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是我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自幼聪慧过人,6岁即能作对联、咏诗。20岁曾参加辛亥革命,奔赴清江参加革命*,任文牍。因不满*队内部的混乱,转去上海谋生,在开明剧社任编辑。民国二年(年)春,他在中华书局任编译员,开始勤奋写作,先后在《时事新报》、《小说界》等刊物发表40余篇他翻译和创作的小说。26岁时被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破格聘为北大预科国文教授。之后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对反对文学革命、为封建旧文学辩护的观点痛加批驳。
29岁时,刘半农赴欧洲深造,入英国伦敦大学院语音实验室工作。次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并在法兰西学院听讲,攻实验语音学。民国十四年(年),34岁的刘半农荣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以外国国家名义授予的最高学衔的中国人。
刘半农摄影作品然而天妒英才,命运不公。就在归国后的年6月,为完成《四声新谱》、《方音字典》和《中国方言地图》的编写,刘半农冒着酷暑沿平绥铁路深入绥远、内蒙一带考察方言,不幸染上了“回归热”病。当年7月14日在北平逝世,年仅44岁。“回归热”在如今不是什么容易致死的疾病,但在几十年前,因为医疗水平比较落后,严重者确实难治。“文曲星”刘半农先生虽然陨落了,但他的著作《扬鞭集》、《半农杂文》、《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至今依然风采熠熠。
刘半农精品集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10.1购买刘半农先生不仅是文学大师,还是中国最早的摄影艺术家之一。年,回国在北大执教以后,他加入了我国成立最早的业余摄影艺术团体“北京光社”,这里聚集了像陈万里、*振玉、吴郁周、吴辑熙等那个时代的一大批著名摄影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