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我们介绍了,叶剑英元帅关于全面侵华战争初期北方战局对态势和分析,在此篇文章我们讲解后续关于保卫武汉对相关战略。
本篇文章观点大部分取自,叶元帅年1月12日发表于新华日报的《目前战局与保卫武汉》
在文章中,叶老先是对敌人对作战方式和半年对抗战结果做了说明,言简意赅。
”经过半年来的艰苦抗战,证明敌人在各方面的进攻,不论在战略上或在战术上,都很机动的采用包围或迂回。简单的几个比较显著的例子,比如敌人进攻太原,除了以主力沿同蒲线北段向南挺进以外,同时由石家庄娘子关沿正太路向西抄袭太原之后,迫使我忻口抗战之*,不能不转移阵地,让敌人由分进得到合击,太原终于陷落。“
结合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日*夺取太原是:一纵(同蒲线由北向南)一横(正太线由东向西)向太原进击,后合击而攻取。
之后叶老,对南京沦陷也做了说明,并引出日*能节节胜利,国*作战失利重要原因
“其次说到南京战役,敌人除以海空*进攻江阴要塞,并企图打通长江,以一部分沿京沪路西侵外,其主力则经太湖以南直超焦湖句容,抄袭南京之后,首都因而落入敌手。我们研究了上述两个战例以后,很自然的会发生这样一个感想,就是说侵略*深入到我们领土内作战,后方虚空,翼侧暴露,在这样的情况下,来进行远距离的迂回,欲求分进合击之效,在*事上,一般说来,是十分冒险和危险的。因为他却有被我*各个消灭的危险。可是敌*为什么敢于进行这种冒险的行为,而且累次实施,竟能获得效果呢?我们不能不说是由于我们自己在*治上*事上造成一些弱点,当敌人抓住我们弱点以后便向这一薄弱的方面进攻。”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日*在别国境内,可以肆无忌惮的长驱直入,不顾后方、侧翼的进*,足以说明日*对当时的抗战力量不屑一顾,也充分反映国*与日*战力的巨大悬殊。说到底不是日*想肆无忌惮,而是当时*队太弱,使得日*可以肆无忌惮。日*的长驱直入,带来的不仅仅是*队,还有对中国人民对巨大伤害,南京的沦陷直接导致了南京大屠杀的发生,所以说只有自己国**队的强大,才能避免外族入侵的悲剧。
后续叶老也对未来局势和日*的作战策略进行了分析,指出抗战重心转移到了*河长江之间,津浦平汉之间。
“直到目前的战局为止,敌人还在运用从津浦到陇海的战略机动,对我们冀南的抗战*,实行带歼灭性的大迂回。求得第一步与沿平汉线南下之敌相配合,进而与沿同蒲线南下之敌相配合,完成其占领*河以北全部地区的战略,敌人如果完成了这一任务以后,便能无后顾之忧的,由郑州沿平汉线继续南下,与合肥方面之敌,会师于信阳;再与长江南岸之敌会师于武汉。因此我们指出,目前抗日战争法的*事重心,已转移在*河长江之间,津浦平汉之间。”
对局势的分析即便是准确无误,任需要前方将士的奋勇杀敌,才能取得胜利。然而当时的国*,一败再败,节节败退,丧失信心,无心大战,所以叶老专门说了*队的问题,分析了*队失利对后续战势对影响
很清楚的,过去在平津山东的*队,特别是他们的首长,对抗战的决心,抗战对结果,信心不足,对目前的形势,了解不明,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理解不够,因此在部队中无抗战的*治动员,对当前敌*的进攻,不能坚决抗战,率领十万幽燕(阴平,泛指河北北部及北京、天津、辽宁全部和朝鲜大同江以北部分地区,因上述地区唐代以前属幽州,战国时期属燕国,故有幽燕之称--编者注)的健儿,惶惶如丧家之犬,成为敌人进攻良好的目标,敌人只消跟踪压迫,他们只好望风遁逃,这是给敌*选择突袭方向法一个人条件。第二,说到*河南岸——中州的地势,是一望平原,有高度机械化的敌*,在河南平地作战,是比较能够发扬其威力的。这是给敌*选择突袭方向的另一个条件。因此,敌人今天贯通津浦,企图沿陇海西侵,这是很自然的事。
总的来说,这一部分,对之前对战事做了总结与说明,我们从中也能看到,当时全国抗战的困难,日寇如猛虎长驱直入,国*却惶惶如丧家之犬。我相信不是将士们不愿抗日,而是实在差距太大,节节失利,使得将士们丧失了希望,他们急需一场大胜利来拾起抗日对信心。
叶老的这篇文章写于年一月,这次大胜不久即可到来,诸位看官们知道是什么战役的胜利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后续我们继续为大家讲解叶老关于保卫武汉的文章。
本文由说藏史读卷书发布,年10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