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我们为什么要旅行
TUhjnbcbe - 2024/3/31 9:04:00

人们常说,灵魂与肉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呢?在三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的生活与大自然是融为一体的,相互依存。落后而原始;如今我们已经进入科技高度发达,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按说我们应该会更加自由,更加丰富多彩,但是我们却时常感觉到像是被禁锢一般,被禁锢在这钢筋、水泥、高楼,大厦的城市之间。城市越大,每个人就会显得越渺小,在城市呆的越久,我们就会越有强烈的对大自然、对自由的渴望,所以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旅行。

那么旅行对我们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的呢?我们又为什么要去旅行呢?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不妨让我们探寻先辈们旅行的足迹和感受,看能否找到旅行的真谛。

最早的旅行书籍

最早有关旅行的记载,当属《山海经》了,它大概成于商周时代,属于中国历史最早的地理类史书,其中《山经》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矿物等分布情况;《海经》中《海外经》记载海外各国奇艺风貌;《海内经》记载海内神奇事物;该书按地区不按时间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向西、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周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包围。《山海经》为上古先民认知世界的记录,其囊括的范围大大超过了现今中国本土。美国学者默茨博士研读《山海经》,亲自踏勘美洲山水河流后,由衷赞叹:对于那些早在四千年前就为白雪皑皑的峻峭山峰绘制地图刚毅无畏的中国人,只有低头,顶礼膜拜。

虽然,《山海经》的出处与作者已无从考究,但是也足以证明我们中国先人的伟大和无穷智慧,这活脱脱可以算是当今时代的旅游杂志了。中国人历来喜欢漫游天下,就像风一样,飘布在世界各地,在非洲的考古中,经常发现商朝的文物,从此也看出我们古代中国人民对未知事物探索的精神。

最早的旅行家

要说历史上最早的旅行家,可以算是西周时期的周穆王了,周穆王(约前年-前年),姬姓,名满。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在位55年,据传周穆王享寿岁,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在史料《穆天子传》中仍记载着,周穆王西巡,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在历史上他原本就是雄心勃勃的帝王和旅行家,提出了很多旁证。《左传》谓其“欲肆其心,周行天下”,点明了其游历大周之内以及域外的每寸土地的心愿。而在《史记·秦本纪》也记载造父善御,得八骏,穆王使驾而西巡狩。。。。。。《赵世家》又进一步说:“见西王母,乐之,忘归。”可见《穆天子传》的故事绝非凭空捏造,而是确有其事,周穆王之西游,正是西周鼎盛时期,无论是国力还是影响力,都足以涉足西域。按照文中所叙,周穆王穿天山,登昆仑,见到了西王母,在瑶池受到了盛情款待,举觞歌诗,流连忘返。来回行程3.5万里,历时日。文中言之凿凿,详细记录了日期、方向、地名、里数,以及西域部落、语言和物产等等,加上出自战国古墓,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被时人认为可信史料,多次引用。

由此可以看出,周穆王可算是中国历史上旅行家的鼻祖了。

丝绸之路

周穆王的巡游,一是源于自身对旅行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二是源于对国家统治的雄心,以及对爱情的追寻。而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则在于对国家的责任与忠心。

建元元年(公元前),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首先到达乌孙国(在今新疆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随后,他又派遣使团中的其他人先后前往大宛、康居、大月氏、于阗(在今新疆塔里木盆地)、安息(在今伊朗)、身毒(在今印度)等国展开外交活动,足迹遍及中亚、西南亚各地,最远的使者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

张骞的此次西行,可谓是意义重大,张骞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并且开通了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自春秋以来,戎狄杂居泾渭之北。至秦始皇北却戎狄,筑长城,以护中原,但其西界不过临洮,玉门之外的广阔的西域,尚为中国政治文化势力所未及。张骞第一次通使西域,使中国的影响直达葱岭东西。自此,不仅现今中国新疆一带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

虽说张骞的这次西行并不是主动的旅行,但是他在行程中的所见所闻,历史、经济、文化的交流,给汉朝,乃至世界起到了重大影响,不可谓不是旅行的重大意义。

大唐西域记

中国历史上,高僧、道人云游天下,问道修身可以说是大有人在。而最著名的则属大唐的玄奘了。玄奘旅行的意义在于游学问道,传播佛教,普度众生。

《大唐西域记》,又称《西域记》,已问世多年,12卷。玄奘述,辩机撰文。本书系玄奘奉唐太宗敕命而著,贞观二十年(年)成书。书中综叙了贞观元年(一说贞观3年)至贞观十九年玄奘西行之见闻。记述了玄奘所亲历个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新疆、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佛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佛教史学、佛教遗迹的重要文献。

玄奘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个国家和地区、城邦,包括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中亚地区、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地的情况。书中各国的排列,基本上以行程先后为序:卷一所述从阿耆尼国到迦毕试国,即从中国新疆经俄罗斯中亚抵达阿富汗;卷二为印度总述,并记载了从滥波国到健驮罗国,即从阿富汗进入北印度;卷三至卷十一所述从乌仗那国至伐剌挐国,包括北、中、东、南、西五印度及传闻诸国;卷十二所述从漕矩吒国至纳缚波故国,即从阿富汗返抵中国新疆南部地区。

玄奘所到国际之多,所见之广,涵盖范围之大,在今天都是非常罕见的。因此《大唐西域记》也成为了世界珍贵的历史遗产,成为最为全面、系统而又综合的地理记述,是研究中世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克什米尔地区及中国新疆的最为重要的历史地理文献。

第一位职业旅行家

说到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旅行家,那非明末时期的徐霞客了,这也是第一位为了旅行而旅行的人。寄情山水,游历天下。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明神宗万历十四年(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中国地理名著,世传本有十卷、十二卷、二十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年至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杰出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徐霞客及其游记同时在科学和文学两个领域中放射出异彩,耀眼夺目。

徐霞客的出游大至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北登恒山,南及闽粤,东涉普陀,西攀太华之岭,偏重搜奇访胜,写下了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嵩山、华山、五台山、恒山等名山游记十七篇;后期的西南地区之行,则在探寻山川源流、风土文物的同时,重点考察和记述喀斯特(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及其发育规律。

清代学者钱谦益评价: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仁兄当急为编次,谋得好事者授梓,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壤问亦不可无此书也。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评价:《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记录。

民国学者刘虎如评价:其词意之高妙,备极诸长,非身历其境者,何能出此……霞客之游记,非仅写景物、谈风月而已,对于山岭之来脉、江海之源流,而未尝无所发现,其有助于地理,自不可没。

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寄情山水之间。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我们旅行的意义

通过了解中华五千年先辈们的旅行事迹,我们看到了,旅行不仅对个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旅行我们才可以领略大自然的奇妙、感叹山川之美、体验风土民情、感悟人生酸甜苦辣。

旅行的意义不再与其他,而在自己“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旅行的路上。”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为什么要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