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结束后,百姓生灵涂炭,蒋介石却全然不顾众人的反对,公开发动内战,招致了许多人的不满,其中就有不少的国民将领。这些人明白蒋介石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从来没有关心过人民的生活和利益,这样的党派并不会长久。
因此,很多将领为了自己的前程,都会在战争中进行起义,选择投靠共产党的队伍。但是在国共内战时期,却又这么一场战争,就连司令都被蒙在鼓里,在三个手下拔出手枪让他举手投降之际才如梦初醒。
01要塞里的唐家班
在国共内战时期,蒋介石信誓旦旦,拼尽自己的全部身家做最后一搏,并将军备力量都放在了护卫长江防线上,江阴是重中之重。从交通上看,江阴地处南京和上海的中间地带,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且江阴地势险要,有史以来就被视为兵家要地。
党的军队要想度过长江,就必定要经过江阴要塞,蒋介石身为国民军队的领导人,自然深谙战略防御的重要性,因此,他一直向要塞地带加派兵力、装备等物资,可以说是形成了一道铜墙铁壁,从外难以攻破,打入要塞内部进行里应外合是唯一的办法。
就在这时,已是共产党的干部的唐君照收到了一封自己的弟弟唐秉琳从南京国防部寄来的信,当时的唐秉琳在国防部中担任参谋长。在信中唐秉琳表明自己参加军队本是想抗日救国、帮助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但谁知蒋介石竟不顾民众反对发动内战,自己对于国民党以及蒋介石已经失望透顶,同时唐秉琳也在信中表明了自己想要投奔共产党的信念和决心。
收到弟弟来信的唐君照立马向上级汇报了唐秉琳的请求,经过党组织的讨论后,决定让唐秉琳继续待在国民军队里做一些秘密工作,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收到回信的唐秉琳立马找到了同样在国民党中任职的弟弟唐秉煜和表哥吴广文,三人一致决定前往江阴要塞工作。
02意料之外的情况
时任江阴要塞司令员的是孔庆桂,而令人感到巧合的是,唐秉琳曾在孔庆桂的手下工作过一段时间,两人可以说是旧相识。于是唐秉琳便给孔庆桂打电话表明了自己想要进入江阴要塞,到他的手底下继续工作的时候,孔桂林立刻答应了下来并直接打电话向国防部要了人。
就这样,唐秉琳顺利的进入了江阴要塞,被任命为守卫队总队长。年春天,党组织安排了唐秉琳的堂侄唐坚华秘密与唐秉琳见面,在此次会面中,唐坚华下达了党组织的指示并表达了党组织对于唐秉琳工作的高度肯定。
为了确保党的内应战略能够顺利进行,唐秉琳在会谈结束后便开始在江阴要塞中认老乡、攀关系,积极笼络人心,没过多久,他便会便在部队中建立了威信,江阴要塞的官员们对于唐秉琳的印象都非常好,不仅说话好听,出手也是非常的阔绰。
打入江阴要塞后,唐秉琳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关系,先后将自己的弟弟唐秉煜和表哥吴广文安排进了要塞内部,并让他们担任重要职务。与此同时,唐坚华和唐仲衡也先后来到江阴县城,建立了中共党员的地下联络站,就这样,一个唐家班在江阴顺利成型。
就在所有的事情都发展顺利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情况却打的所有人措手不及,原来,时任江阴要塞司令的孔庆桂因遭人嫉妒,被人在蒋介石面前告了恶状,撤销了他的官职,因此江阴要塞会迎来新的指挥人员,这意味着唐家人之前做的一切努力可能会前功尽弃。
为了断绝这种可能性,唐秉琳等人只能扶持一个对策反工作有帮助的人,因此,他们将目光放在了戴戎光身上。戴戎光不仅与唐秉琳等人是老乡,同时他的弟弟戴曙光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抗日战争期间壮烈牺牲,因此,戴戎光是江阴要塞司令的不二人选。
于是,唐秉琳兄弟两到处打点关系,终于帮助戴戎光成功的做上了江阴要塞司令员一职。事成之后,戴戎光为了感激唐秉琳的鼎力相助,不断举荐唐秉琳到更高的职位上,在戴戎光的提拔下,唐秉琳在部队内可以说是独揽大权,此时江阴要塞的防线已全然暴露在党的面前
03江阴要塞的起义
年4月21日,在党的领导人的指挥下,轰轰烈烈的渡江战役开始了。凌晨一点多,军队在江阴地段开始渡江,与此同时,戴戎光下令开炮阻止党的军队渡江,唐秉琳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将所有的炮弹装满,全部向江边射去。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发射的炮弹只能听见阵阵的炮鸣声,却看不见炮弹炸开的火花,对党的军队也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戴戎光身为黄埔军校的毕业生,自然很快这些反应过来这些炮弹并没有装引信,此时的他感觉大事不妙,不祥的预感涌上了心头。
果然,不出他所料,回到指挥部的戴戎光眼前被几个明晃晃的枪顶住了脑袋,而持枪的正是唐秉琳等人,眼看着自己最信任的人背叛了自己,戴戎光顿时瘫坐在床,此时的他也终于意识到,原来身边的人都是共产党的人,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是国民党而已。
04总结
年4月23日,长江防线被全面攻破,江阴县城也迎来了解放。24日下午,粟裕来到江阴要塞,对唐秉琳等在敌后奋战了多年的地下工作者提出了高度的表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此次的渡江战役中,共产党用最小的伤亡取得了最大的胜利,而在这其中,唐秉琳等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因为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才换来了战役的最大胜利。
唐家人在看听国民党的真面目后,毅然决定跟随共产党,为人民谋取幸福和利益,事实证明,他们做了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而这也侧面反映出了一个道理:任何违背人民利益的人或事,终究会被人民所唾弃、被历史所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