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计起义夺江尾改革创新占海头
九江新闻网讯(特派记者周慧超)“江尾海头”的江阴要塞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在解放大军渡江之际,中国共产党成功策动江阴要塞余名国民党官兵起义,为解放大军在江阴顺利渡江立下头功。4月3日,“寻迹百万雄师过大江”——长江沿线8市党报全媒体采访团来到了江苏省江阴市。
采访团一行首先来到江阴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着重反映了发生在江阴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情景和为策应解放军渡江的江阴人民所进行的地下革命活动。”馆长朱晓华向记者一行人介绍。
在渡江英雄第一船前,全媒体采访团一行停驻脚步。这一艘看似普通甚至有些破旧的渔家船只,却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这艘木船的船主叫王小弟,当年,木船载运战士50余名,从江苏苏北正东圩出发,首先到达江阴申港徐村渡口。正是这只木船,在敌人密集的炮台下,来回运送六次。解放后,解放军第二十八军授予了王小弟的木船“渡江英雄第一船”的称号。
4月3日,全媒体采访团来到江阴渡江英雄第一船前,当年,正是这只木船,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来回运送六次。(九江日报特派记者刘家摄)
黄山炮台(江阴要塞炮台)素有“江河门户”“镇航要塞”之称,自古为军事要地。3日,采访团记者们登上江畔的黄山,俯瞰山脚下滚滚长江东流水,穿越时光长河追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据江阴市档案史志馆工作人员承鸿介绍,日军投降后由国民党重建黄山炮台,配备了一个以加农炮、榴弹炮及战防炮、机枪炮等78门大炮组成的重炮团,妄图阻止解放军渡江南下。
年4月21日,解放军横渡长江时,江阴要塞余名国民党官兵,在炮台总台长、共产党员唐秉琳的率领下,成功举行起义,调转炮口轰击国民党的军舰和其他顽抗的军队,有效地配合了解放大军渡江作战,使国民党军队防线迅速瓦解。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只余12门废弃的大炮默默地伏在山顶与长江为伴。
“江阴要塞原有国民党官兵余人,4月21日渡江当晚,在炮台总台长、共产党员唐秉琳的率领下成功起义,有效配合解放大军作战,促使国民党防线迅速瓦解。”江阴市档案史志馆承鸿介绍说。为更好地展示江阴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江阴后将国民党要塞司令部旧址改建成了江阴名人馆,汇集了位江阴名人。
4月3日,全媒体采访团来到素有“江河门户”“镇航要塞”之称的黄山炮台(江阴要塞炮台)采访。(九江日报特派记者刘家摄)
70年云卷云舒,江阴这座“江尾海头”的要塞城市,如今正展现出全新的发展姿态。当天下午,全媒体采访团还来到位于长江边上的船厂公园,江风徐来,花香怡人。作为江阴策应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之一,一幅江阴外滩美丽画卷在长江边徐徐展开。从江阴市体育馆登上江阴绿道,行走在红色为底的钢结构架空步道上,一路水景相依、城市相伴、绿树环绕,让人有种在城中游、在树梢间穿行的美妙体验。
全媒体采访团走进长江村,参观了李良宝事迹展示馆,近距离感受长江村老书记李良宝“用生命铸就长江传奇”的感人故事。当年只是长江边上的一个贫困的小渔村,如今下属的集团位列中国企业强。送别墅、送股份、送黄金……长江村强大的经济实力让村民享受到更多的福利。
长江村发生的巨变正是江阴精彩嬗变的一个缩影。建国以来,江阴成为改革开放的弄潮儿,成为“苏南模式”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集成改革第一县”,拥有“天下第一村”华西村,10家中国企业强企业,12家中国民营企业强企业,17家中国制造业强企业(超过了全江苏的三分之一),2家营业收入超千亿的企业,5家中国服务业企业强企业。“江阴板块”更是领跑全国同类城市,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分别达到48家、54家,上市公司总数继续名列全国同类城市第一。